s:抱歉,定時發布定錯時間了現在才發現!
繼后出身世家,祖父乃是當今圣上建元帝的內閣首輔,又是兩朝老臣,先帝也曾經稱贊過的。
家世在大周朝貴女中也算是頂尖的,只是在她十二歲時,家中出了變故,父親被人誣告與前朝余孽有關聯,本來繼后家人都覺得這種誣告太過荒唐,皇上也對祖父十分信任,還安慰祖父說過信任祖父家人。
畢竟說起來本國不過立朝沒多少年頭,當今圣上是第三代皇帝,可前朝乃是異族,在中原大地肆虐作亂,引得民不聊生,當朝太祖起兵時可謂是順應天命,顧念前朝的人除了異族人外,誰會愿意與前朝沾上關系。
可誰知后來的發展會是那樣的驚心動魄,大理寺與刑部對繼后的父親,首輔長子的調查其實不過是走個過場,畢竟連皇上也表態了。
可誰知到了最后,繼后父親的姨娘,也是他的姨家表妹拿著所謂與前朝余孽通信的證據,告了繼后父親。然后便直接撞死在衙門前,引起眾議沸騰。
因為是至親,繼后家中并不曾防備那個姨娘,對所謂的證據自然不承認,但繼后父親的姨娘少年時與繼后父親一同讀過書,對繼后父親的書法字跡了然于心,那份證據十分像模像樣,就像是繼后父親真的寫過那封信一樣。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因為沒法證明證據是假的,建元帝雖有心偏袒老臣,可也得堵得住悠悠眾口,只能把繼后父親下獄,最后以沒有太多證據為由,把繼后父親流放邊疆。
繼后作為女兒,本該跟著一同過去,但繼后祖父母心疼孫子孫女,把繼后留在身邊。
而首輔祖父也因為此事,不得不在之后上書請辭,建元帝幾次駁回,但首輔祖父顯然是無顏留在朝中,最后終于離去。
也因為首輔祖父的辭去,繼后家中愈發敗落,好景不長,之后邊疆傳來消息,繼后父親因病去世,繼后祖父聽聞這個消息,也一病不起,溘然長逝。
而繼后與其兄長只能跟在叔父家中,叔父怨恨繼后父親之事導致家中敗落,對兩兄妹不聞不問,而嬸娘生性苛刻吝嗇,繼后兄長連書都無法繼續讀下去,繼后漸漸長成,嬸娘又想在繼后婚事上做文章。
繼后無法,想了一個辦法,使人賄賂了主管宮中小選的太監,得以進宮成為宮女,避開了嬸娘那所謂的好親事。
但是繼后兄長仍受制于人,繼后想盡辦法,使了一些手段,在御花園遇到了當今圣上建元帝,得了建元帝青眼,被封為貴人。
后來生下兒子徒顯謙,繼后在圣上面前哭訴父親冤枉,祖父枉死的事情,圣上對繼后祖父也有一番情分在,知曉當初繼后父親的事情不過是一筆糊涂帳,只是礙于證據確鑿,才能做出那番處置。
如今已經時過境遷,建元帝念在當初首輔的忠心耿耿,以及繼后為他生下一子的情況下,為繼后生父澄清了身后名。
只是繼后雖說是首輔孫女,但到底是小選入宮,且還帶著罪人之后的身份,所以在后宮里繼后即使一直謹小慎微,也難免被人看不起。
徒顯謙就是在這樣的環境長大,時常有兄弟喊他宮人所出之子,讓徒顯謙愈發冷面,只一心盡力做事,想要讓母親顏面有光。對此繼后一直覺得十分愧對兒子。
后來一番陰差陽錯,幾位王爺奪嫡的情況極其慘烈,到最后,徒顯謙這個并無明顯劣跡的王爺登上了皇位。
繼后這個生母自然成了太后,要說繼后這一生,實在是起起落落,所以繼后的心性早已磨練出來,即使成為了太后,也只一心為兒子考慮,不僅把試圖攀附過來的叔父一家幾番訓斥,不讓兒子難做,更讓自己的兄長謹言慎行,為兒子的皇位考慮。
繼后成為了太后之后,也并無什么貪權的想法,便把后宮交給了兒媳皇后打理,并不怎么管束。
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