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已經真相大白,原來明宣佩戴的那枚玉石,乃是藥玉。是玉真道人多年的心血,費盡無數天材地寶才煉制出的,因著已經仙逝的繼后的請求,玉真道人便把那藥玉給了明宣。
也不知是繼后未雨綢繆,還是玉真道人擔心著什么,兩人一起把此事隱瞞了下來,只叮囑徒顯謙不要讓明宣摘下那藥玉,讓徒顯謙誤認為是玉真道人特意送的護身符一類的東西,自然是不敢怠慢,這些年這藥玉從沒離開明宣的身邊。
而那藥方子也是誤打誤撞,玉真道人當初自覺自己的藥方有些問題,便讓張真人修改了一些,但也沒與張真人說明情況。
所以張三豐真人一時促狹心思起了,不僅僅把那藥方的缺陷給改了,還惡趣味的調整了藥方的難喝程度,但玉真道人卻沒想到老友這么促狹,還以為藥方就是這樣的,見藥方適合明宣的身體狀況,那所謂的一點副作用,在玉真道人眼里也就不算什么了。
只是張三豐真人這邊一直等著玉真道人的反應,誰知玉真道人竟沒找他的麻煩,張三豐道人還以為玉真道人一直沒發現呢。
可是見了明宣以后,張三豐真人調侃清源道人那番話也不是假的,這藥玉其實藥力幾乎快要耗盡,需要有大能者重新煉制才行。
張三豐真人自然看得出,明宣表面上雖然好了,但身體底子還是有些虧損的,只說明宣這比同齡人稍顯小的身形,就足以證明這點,所以還是需要這藥玉的,只是如今倒是不需要那副藥方輔助罷了。
對重新煉制藥玉,張三豐還是有把握的,但是心里不由有些怨念,這重新煉制藥玉倒也不需要多高的修為,只要是看對技巧的掌握熟練與否,張三豐活了這么多年,先前玉真道人煉制出此物的時候,他便參與過,如今再次煉制,自然難不倒他。
張三豐怨念的是,若是煉制藥玉需要很高的修為,那玉真飛升的時候是不是會手下留情,強硬的封住這一方天地靈氣。
當然張三豐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只能把這怨念放在心里。
而比起張三豐的怨念,明宣就純粹只是好奇了,當然他也對自己無緣無故的受到苦藥湯子的荼毒很是受傷,但也好歹是治病的良藥吧,倒也不會因此而有什么怨恨,只是吧,明宣看得出眼前這位張真人對自家曾叔祖的怨念,為了不讓眼前這位真人遷怒,他也只能吞咽苦果了。
當然眼前這位張真人是真的得道高人,對明宣的小心翼翼看在眼里,卻只能暗自叫苦,他既然決定接受朝廷邀請,自然不是為了結仇來的。眼前這位小世子的態度可是關鍵。
好在張真人是個豁達的性子,倒也沒有太過掛心,時日一長,兩個人,一個老頑童,一個小頑童,相處的倒是兩相皆宜。
當然這是后話了,張真人不是說的假話,明宣那藥玉確實需要煉制,七王爺王妃得知此事后,索性和玉真觀說定了,讓明宣這陣子住在玉真觀,以方便張真人動作,而明宣也樂意在玉真觀待著,與一眾小伙伴聽張真人這個游歷過名山大川,歷經世情的談天論地,過得十分愜意。
但是在這期間,明宣不知憂愁的時候,京城發生了一件大事,可以說徹底改變了明宣的人生軌跡。
對于明宣來說,就是忽然有一日,說著是在王府養病的戴柯戴公公,一身鮮亮的帶著一隊人馬來到了玉真觀,戴柯不同往日對明宣的慈愛,表情十分嚴肅,對明宣道“太子殿下有召,請世子隨奴才進宮!”
明宣正詫異究竟發生了什么事,太子怎么會召見他?其他人,諸如張方愚卻一臉忍不住的興奮與緊張,他見明宣遲遲沒有動作,急得不行,忙道“世子,快快去吧!”
不只是張方愚,連志淵都十分激動,他沒想到自家祖父暗示的那些話竟然是真的,即使志淵心性較為淡然,對此也不能淡定。
而其他諸如清源道人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