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宮中各種暗流涌動的時候,明宣悄悄換了衣服,出宮去了。這是建元帝見孫兒因那番失言傳出去后,一直有些悶悶不樂,讓明宣出去散一散心。
其實在建元帝看來,明宣說的那些話沒有什么出格的,就是傳出去也沒人真覺得明宣性情不端什么的,只不過是有人借題發揮罷了。
明宣不過是說了一句徐側妃眼皮子淺罷了,更何況明宣為嫡出,對庶母尊敬不尊敬的,端看關系親近與否了。
若是兒子對徐側妃真的重視,那明宣的作為自然會在兒子的心里扎一根刺,可自家兒子對明宣的疼愛,建元帝根本不會考慮到這種問題。
更別提這話也沒當著人面說,私底下風言風語幾句,誰又能追究什么呢?宮規禮儀再嚴,還能不讓人罵兩句嗎?只不過明宣這邊湊巧,或者說有人有意為之,才鬧出這么大的風波。
建元帝當然明白太子與明宣正處在風口浪尖之上,太子首當其沖,只能讓他自個扛過去,自己再敲打一下那些不安分的,讓太子慢慢站穩腳跟。但明宣可不成,他年齡又小,又沒有什么心機,自然不能讓他面對這些風波,于是建元帝便有意放明宣出去,接下來這段時間,宮里絕對不是什么安的地方。
明宣似乎也明白建元帝與父母沒有說出的擔憂,即使是出去散心,也沒了以往招搖的想法,只低調的出行,反倒讓建元帝與太子夫婦見了十分心疼。
但明宣自個到沒多大感覺,一出宮,便直奔襄陽侯府,先給外祖外祖母請安以后,然后找表哥方愚去了。
方愚見到明宣過來十分驚訝,道“參見世子,世子怎么出宮了?”
明宣隨意的揮了揮手,讓方愚起來,徑直做到了椅子上,嘆了口氣道“祖父說是讓我出來散散心!你也知道,最近我是出了大風頭了!”
要說明宣后不后悔說出那話,當然是不后悔的,畢竟被攻擊的是自己母妃,只是沒想到鬧出這種事情,只能說被人盯上了,倒了大霉。
張方愚也十分同情的看著明宣,坐在明宣對面安慰道“其實誰都知道,這次是有人故意為之的,而且這嫡庶有別,本就是徐側妃先生事,你也沒有做錯!”
明宣搖了搖頭,他當然知道張方愚只是這么安慰他,且因為是母妃的娘家侄子,才會這么說,可問題是,其實此事并沒有表哥說的那么輕描淡寫,那徐側妃其實出身不算差,父親乃是翰林院學士,最是清貴。若不是如此,他針對徐側妃的事情怎么會鬧得這么大?
而且這等用名聲作筏子的人,可不正是酸腐儒生們的做派?
不過明宣也無意出來散心還說這些,壞了興致。便轉移話題,問起了表哥這段時日里,京城里的變化。
張方愚雖說也被家里人拘著讀書學習,但實際上可比明宣自由的多,還能經常出門。所以明宣問起,他還真有不少要說的。
張方愚站起來走到門口小心翼翼的張望了幾眼,看左右無人,便關上了門。
明宣見此疑問道“到底什么事啊?你這么鬼鬼祟祟的,生怕別人不知道不成?”
張方愚瞪了明宣一眼,才解釋道“你知道什么?我這是不小心從祖父那里聽到的,外人不能知道,祖父他們更不能知道了,若是讓他們知道了我把這事告訴你,你以為我會討得了好?”
明宣忍俊不禁,張方愚見了威脅道“你若是再笑,我可不說了啊!”
明宣忙恢復正經,道“好,我不笑,不笑,你說!”
張方愚這才說起了正經事,小聲道“世子可知,廢太子是怎么事敗的嗎?”
廢太子?明宣震驚的看著張方愚,不可置信的問道“這種事情你也偷聽到了?外祖他們這么不小心?”
張方愚被明宣的話弄了個紅臉,道“什么叫偷聽,而且你也太小看我了吧!好了,還聽不聽內幕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