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是求知學院的所有學子,可實際上誰不知道是為了明宣?若不是為了明宣,姜琦這等心腹中的心腹,太子哪里舍得讓他干這種小事。
但勇王叔的請求卻也不能不理,畢竟是宗室最為尊崇的長輩,就是建元帝,對勇親王的這點請求也不好駁回。
太子見建元帝不說話,也知道這次勢必要出血了,不過太子也不肯直接便宜別人,對建元帝道“父皇,明宣接下來還有事要用得到姜琦呢,明宣說要在學院里開設一門武術課。勇王叔祖那邊怕是不好顧及。”
明知道太子是拒絕,但建元帝也說不出反對的話來,而且建元帝想著,明宣是要在學院讀書,這樣一來,學業功課都不能懈怠。
至于在學院設立武術課顯得有些不倫不類,容易讓那些對武人輕視的文臣們對此也不滿,太子和建元帝都不會把那些話放在心上,說到底這學院是為了明宣建立起來的,那些學子能沾著光得了這么多優秀老師的教育就不錯了,還想指手畫腳,是不是覺得他這個皇帝和太子是吃素的?
所以對明宣的教育十分重視的建元帝,立馬開始思考該如何拒絕勇親王。但是想到勇親王那死纏爛打的勁兒,對這么一個皇叔級別的老人,他也不敢隨意處置,這就讓建元帝有些為難了。
太子見此,也給了建元帝一個解決方法,道“父皇,叔祖想要管理一下宗室的心自然是好的,但是宗室到底出身尊貴,姜琦雖是兒臣的心腹,但怕是也奈何不了宗室吧?皇莊上之所以令行禁止,這都是因為有明宣這個太孫壓陣,宗室比皇莊上的學子身份更加貴重,姜琦一個人哪能解決這些事?
不如讓勇王叔祖派宗室幾個比較出息的人過來,讓姜琦好好教一下他們,比如勇王叔祖家的幾位堂叔,有叔祖壓陣,宗室還能跳起來嗎?”
建元帝聞言眼前一亮,道“這倒是一個辦法!”
建元帝想的更多,不管那個帝王,看過歷代的史書后,總會對同姓的宗室有些警惕,不說別的,同姓雖然親近,但這也代表,他們有可能搶走皇位啊,就是老祖宗是仙人,這也是內亂,老祖宗知道了怕是也不會管,這樣的情況下讓建元帝對宗室的崛起并不樂見。
尤其是勇王叔這個宗室中名聲最好的人,以前小叔玉真道人在時,建元帝就擔心勇王叔和玉真道人走的太近,所幸勇王叔還算知道分寸,沒和玉真道人來往太多。
不過即使如此建元帝心中仍然忌憚不少。說實話從太祖起,歷代均是嫡子嫡支繼位,到了建元帝這,還好有個繼后所出的老七在,但這太過危險,老七只有明宣一個嫡子。
但勇王叔呢?他光有嫡親的兒子就有七個,庶出的也有五個,嫡孫更是數不勝數,有時候建元帝都十分嫉妒勇親王。
若是沒有明宣在,建元帝都懷疑,宗室會讓勇親王哪個嫡孫過繼過來,畢竟都是太祖嫡系,若是自己這一系沒了嫡子在,那他們也能用這個借口把皇位奪走,這也是老祖宗在天上看著的弊端。
誰不知道老祖宗最痛恨因嫡庶亂家,太祖一個庶子都沒有,就是為了皇家穩定,要不然他也不會沒考慮過讓庶子繼位的可能。
他的幾個庶子母家出身都不怎么樣,就是位分最高的甄貴妃,娘家底蘊太淺,不過是他的奶娘的孫女,自然是不知道這等辛秘,要不然也不會這么上躥下跳的。
建元帝想到這就不由有些心虛,畢竟他寵愛甄貴妃是事實,后來眼前的老七也因為甄貴妃被算計了不少次,連明宣都差點被算計,他這種情況也算的上有嫡庶不分的嫌疑。
當然這些想法不過是一瞬,建元帝很快下定決心,道“你叔祖子孫成器的不少,但也得給其他宗室機會,這樣吧,以太宗皇帝以下,你清查以下譜系,各分支最好都選出幾個人,不要漏了,免得讓宗室們寒了心。
且先前朕也疏忽了,既然求知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