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海中的記憶里。
還有那些‘甲骨’上面的文字,不論從何種角度來說,那上面的文字代表的意思本身就是一個奇跡,只是在明宣心里,始終覺得這‘甲骨’不應該出現的這么早才對,不過他想來是變數,那些無端出現在腦海的記憶,足以證明這一點,所以這些‘甲骨’這會兒被他發現,未嘗不是一種緣分。
想到這,明宣小心翼翼地把自己帶來的紅色雕花箱子打開,其中的甲骨顯現,在建元帝和太子眼里,灰撲撲的甲骨沒看出什么花來,但在明宣眼里,卻是連頂尖美玉也比不上的華美。
文字之美,傳承之始,就是再珍貴的美玉也比不上。故而明宣親自動手,若非是因為要給自己父王和祖父開眼,為后續的計劃鋪路,明宣恨不得把這些甲骨供起來。
明宣小心把這些甲骨一一擺放在珍貴的綢緞上,拒絕了旁邊蘇正想要接手的意圖。因著當初霍光熙送禮時,送來的都是完整的甲骨,看起來倒也不至于是該扔了的骨頭,但也好不了哪去。不過上面的文字倒是上面的文字倒是還整齊,在明宣放好以后,呈現在太子和建元帝面前的,倒不至于讓二人以為明宣是胡說八道。
建元帝饒有興致的看著這些符號,問明宣“這些符號難道有什么特殊的含義?”
明宣慎重的點了點頭,道“這‘甲骨距今至少有兩千多年歷史,本身便是一件古董,這上面的符號,應該是上古年間,殷商及之前使用的文字,之后的大篆小篆,隸書楷書等,都是源于此,這難道還不特殊嗎?”
說這話時,明宣臉上的表情兼有自豪驚嘆,看見自家父王和祖父一臉驚訝的樣子,心中十分得意。這種好像是給別人介紹自己的珍寶一樣的心情,讓建元帝和太子都覺得怪怪的。
但明宣有自己的想法,明宣自覺,若非自己在這,說不得這些甲骨還要在地下埋上幾百年,甚至幾千年,這種心情可以說是成就感滿滿,十分驕傲的心情。
當然建元帝和太子是不理解這種情緒的,但是明宣說的話,這天底下最為尊貴的兩人是聽明白了的。
只是兩人只覺得聽到的話有點像是天方夜譚。太子試圖冷靜下來,然后問了一個關鍵的問題,“明宣,你是從哪里知道這些的?”
按照太子的想法,這很可能是玉真道人在時,告訴明宣的,只是不知因何緣由,玉真道人沒有公之于眾。
但出乎太子意料,明宣竟罕見的遲疑起來,沒有說話。
建元帝見此,也不由皺起眉頭,他和太子的想法一樣,懷疑是玉真道人告訴明宣的,但明宣的表情,證明了他們猜測是對的,這讓建元帝和太子心中的情緒有些難言。
其實建元帝明白,若明宣說的話是真的,那對于天下人,對于皇家來說都是一件好事,畢竟身為炎黃子孫,能找到先人們曾使用過的文字,是天下盛事,恐怕這甲骨一出,就是天下歸心的時刻。皇家也會因此受到無數的推崇與贊揚,畢竟甲骨什么時候不出世,偏偏這個時候出現,還被明宣這個皇孫認出來,若此事運作的好,足以成為一件足以寫上史書的盛事。
可問題是證據呢?原本他以為還有玉真道人那里背書,可明宣的態度足以證明,明宣不是從玉真道人那里知道的,而是其他渠道。
建元帝想到這,十分著急的追問道“你是從哪里得來的消息?有證據沒有?”
明宣遲疑的搖了搖頭,然后才道“祖父,我沒有證據,但我相信,我說的都是真的,而且既然志淵認得這些文字,說明玉真觀至少有人見過,只是我在曾叔祖那里沒有見到,若是我早早見到,請曾叔祖分辨解釋,那就好了!”說到這明宣十分后悔,自己在玉真觀怎么光折騰那個橡膠了,若是能早早在曾叔祖那里找找,就不會與這甲骨文擦身而過了。
雖然明宣沒有說從哪知道這些甲骨的來歷,但太子對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