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臣子們出身高的并不多,大多家中有了糟糠之妻,或許有人貪圖富貴,但更多的人,哪怕是為了名聲著想,也不會給別人一個拋棄糟糠之妻的小人印象。
但不得不說,與大家閨秀們的教養見識相比,這些新晉官員的夫人在某些方面確實欠缺些。
所以自家母妃創辦的女子學院里才多少學生?這些女學生又是大多嫁入勛貴宗室之家,對朝廷的影響力微乎其微。
畢竟朝廷承平多年,勛貴與宗室其實一直在走下坡路,只能靠著皇家拉偏架在朝中生存立足,偏偏又躺在祖宗功勞簿上不知進取,文臣才是朝廷中流砥柱,這是不可逆轉的大勢。
而明宣雖想過把女子學院利用起來,但如今看來,也只是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味。
當然明宣如今早把還是扮作女兒身時的妄想拋在腦后了,因為他才明白,年少時不自量力,心中想著誰說女子不如男的想法,沒被父母祖父打壓,究其根本還是因為知道他是男兒身。只是苦于身體原因,才扮作女孩,父母也不愿讓他失了心氣,才一直縱容。
也怪不得當初他即使只是一個七王嫡女,連當初面對廢太子嫡女時,他的態度沒多恭敬,也沒人會訓斥他。這一切只是因為他是一個男兒身,又是嫡子嫡孫,祖父對他自然更看重些。
明宣如今才明白,自己當年好像是被養在水晶罐子里的人一樣,父母建造了這么一個水晶罐子,替自己隔絕了所有的惡意。
但同時也讓自己比很多人天真了不少,也許他將來有能力完成當初天真的幻想,但此刻,他只能按照大家希望他能成為的樣子成長,所以明宣把關于改善女子地位的想法一直壓在心里了。
但明宣沒想到的是,事情很快出現了契機,這個契機便是他的母妃,當今太子妃。
在明宣心里,他的母妃,更多的形象是一個慈母,再多的,其實明宣并沒有什么概念。
但是那日明宣見到母妃雷厲風行,不怒自威的模樣以后,便知道自己小看了母妃。因此明宣心中一動。
明宣直覺在如何對待女子的構想里,也許母妃會是一個很大的助力,但一時也沒有頭緒。
在明宣再次回去學院讀書的時候,太子妃這里也開始忙碌了起來。太子妃身為未來的后宮之主,又有建元帝做主把鳳印給了太子妃,但這不代表太子妃能隨心所欲,什么都能做,尤其是涉及到女子學院的事情。
這事要從太子妃處置伺候廢太子兩個嫡女的嬤嬤說起。一開始,太子妃如今還不是皇宮的女主人呢,有人便傳些風言風語,說太子妃興辦女子學院的事情是在嘩眾取寵,不守婦道。
當然這話不好聽,太子妃自然氣急,稟告了太子和建元帝以后,追查幕后傳這話的人是誰,結果查了個遍,太子妃才知道,是從剛剛被送回宮中養育的廢太子的兩個嫡女的院子里傳出來的。
明宣不過是不經意的那么一說,并未放在心里,而且在明宣看來,其實自家母妃只創辦這么一個所謂的女子學院根本治標不治本。
朝中多少官員,勛貴自是不必說,科舉入仕的臣子們出身高的并不多,大多家中有了糟糠之妻,或許有人貪圖富貴,但更多的人,哪怕是為了名聲著想,也不會給別人一個拋棄糟糠之妻的小人印象。
但不得不說,與大家閨秀們的教養見識相比,這些新晉官員的夫人在某些方面確實欠缺些。
所以自家母妃創辦的女子學院里才多少學生?這些女學生又是大多嫁入勛貴宗室之家,對朝廷的影響力微乎其微。
畢竟朝廷承平多年,勛貴與宗室其實一直在走下坡路,只能靠著皇家拉偏架在朝中生存立足,偏偏又躺在祖宗功勞簿上不知進取,文臣才是朝廷中流砥柱,這是不可逆轉的大勢。
nrscr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