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尋常的帝王無嗣,不得已才尋宗室子承繼后嗣。
但作為皇室中人,建元帝和太子卻只看出了宋朝時宗室與皇帝的博弈,甚至后來豫王趙昕的死,未嘗不是宗室的野心作大以后,迎來的的反噬結果。
后來就是宗室勝利了,而仁宗也不得不讓外人繼位。
尤其是建元帝,他對宗室防備久也,只是明面功夫做的不錯,甚至還讓宗室女之女嫁給自己的嫡子徒顯謙,也就是如今的太子妃,但再多的權力卻不肯給。
而太子對宗室雖忌憚,但也不如建元帝這般小心,但對宗室沒有好感也沒壞感。
這次警惕之心也是上位者的疑心本能。
建元帝對太子的警惕很是欣賞,沒辦法,一開始他還真擔心太子會因為太子妃的影響,會偏向宗室,但現實讓建元帝也放了心。
而宗室中,其實并非無人知道建元帝的忌憚,比如老勇王。
其實老勇王的情況頗為類似那位宋朝的趙允讓,子孫繁盛,趙允讓就足足有子女三十余人,被過繼的英宗便是趙允讓第十三子,與宋朝皇帝子嗣凋零的情況截然相反。
而如今太子就面臨差不多的局面,他就明宣一個兒子,明宣到不至于早夭,但若是他被傳出修仙的傳聞,宗室逼迫太子選擇宗室子養在宮中,太子也不能斷然拒絕啊。
但太子和建元帝是知道明宣對修仙并無興趣的,這樣做無疑是為明宣將來埋下了隱患。
若真有宗室被挑大了野心,那將來皇室繼承定然要出亂子的。
而老勇王既然知道建元帝的忌憚,加上他也并沒有太多野心,也即將大限將至,為了不讓勇王府被其他有心人當槍使,他就配合建元帝和太子演了一出雙簧。
而能鎮壓宗室想法的辦法不多,總有人想著能鉆空子。
但是唯獨有一個辦法,就是借勢,宗室中再囂張,也不會有人對太祖陛下有什么質疑。
太祖陛下既是開國皇帝,又是得道飛升的仙人,可不是那些其他的祖宗長輩們。
正巧明宣與太祖類似的面容便可以做文章了。
當然建元帝和太子也是確定了此事不會冒犯先祖,建元帝特意還去了太廟一趟,回來以后便定下了這個計策。
故而,就算老勇王真有什么心思,也不敢下手了。
老勇王這個宗人令,可是除了皇帝以外,知道皇家秘史最多的一個人,人知道的多了難免有所敬畏,更別說他快要死了。
所以在建元帝找到他時,他深感榮幸的接了這個差事,做了一場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