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無語道“托您的福,孫兒在民間都是天上的仙童轉世了,區區儀態,能有什么。
說不得外邊那些人還會說孫兒灑脫不羈,有仙人風范呢!”
建元帝一聽,也不由覺得明宣說的好似有道理,別的不說,就這次事情,他和太子一開始可沒想把明宣捧得這么高,并非是覺得忌憚,而是擔心明宣會因此而迷失在其中。
但是后來情況越來越不受控制,要不是建元帝見明宣并沒有迷失,反而對此十分清明的話,他早就讓太子挽回局勢,而不是任由其發展了。
建元帝其實也覺得這種風潮對皇家和朝廷也是有好處的,別的皇朝有這種傳聞,往往會鬧得天下大亂。
可本朝可是有真正的仙人,那些關于明宣的傳聞雖略有夸張,但就是建元帝自己,心中也懷疑民間這些傳聞其實很可能是真的。
只是礙于可能冒犯老祖宗,他也不敢胡亂說出口。
建元帝想到這,便囑咐明宣,“外人在如何吹捧,你也需有自省之心,可莫要被這些話給蒙蔽了。”
明宣沒有直接保證,反而笑嘻嘻說道“祖父若是擔心,便時時提點孫兒,孫兒也不會被人蒙蔽了!”
建元帝沒好氣的道“你這小子,慣會躲懶!”
但只看建元帝滿臉笑容,便知道他聽明宣這么說,是很高興的。
旁邊伺候的蘇正見此也不得不佩服太孫殿下,他都很少見這么會說話的人了。
關鍵是這位太孫不僅會說話,也很真誠,可一點沒有拍馬屁的嫌疑。
蘇正心里暗暗思索著,要不改日請教一下太孫殿下?自己若是能學會一招半式,那也不怕圣上遷怒不喜了!
當然蘇正這些心思也只是心里想想,他可不敢給未來的太子請教這些問題,不然就是太孫不怒,圣上也會剝了他的皮。
而祖孫兩個說完閑話以后,建元帝也開始為明宣解惑。
這要從太子妃說起,太子妃在外交際時,聽有幾位誥命碎嘴,對她奉承說明宣將來說不得會成仙的事情。
太子知道后,察覺了不妥,特意查了那幾家誥命夫人的來歷和家人都是哪邊的。
結果發現這些人或多或少的與宗室有關聯,或者干脆就是宗室里的人。
而宗室里的動靜以及對自己的不滿,太子也不是不知,只是他們也只是發牢騷,又不是什么大事,若是真的嚴陣以待,倒顯得他這個太子小氣。
只是這次宗室的風向有些不對。
也不知哪個人忽然傳了一些流言,說明宣這個太孫殿下本就是仙人,將來未必會繼承皇位,畢竟與人間富貴來說,常人更相信太孫會更愿意得享長生。
這本就是人之情常。
這般情況下,太子繼位成為皇帝后,可就沒有其他繼承人了。
而且太子這些年來,除了太孫,生下的都是女兒,將來未必有其他子嗣。
所以將來太子必定要在宗室中挑選聰慧之人承繼后嗣的。
這個傳言一出,好些人都心動了。
而太子知道的時候,這個流言傳的還不遠。
但太子覺得不妥,就把此事報給了建元帝。
其實要說此事就是置之不理似乎也沒錯。但建元帝與太子想到的卻是宋朝皇室的一件例子。
宋朝皇室中,歷代皇帝子嗣凋零,宋真宗趙恒長子逝世后,宋真宗便把宗室趙允讓撫養宮中,后來仁宗趙禎出生,又把趙允讓送出宮去。
若此事到這也就罷了,但后來偏偏仁宗三子早夭,沒有子嗣,又把趙允讓之子趙宗實接入宮中撫養,但很快豫王趙昕出生,趙宗實就又被送出了宮。
但值得讓人疑慮的是,這位豫王趙昕很快夭折了,趙宗實又再次進了宮,改名為趙曙,是為宋英宗。
也許別人對此也只以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