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周家,就連地方官也敬重他們。
她剛認識程振志的時候,程振志還是個貧窮的書生。
那日她去首飾店里取新打的首飾,出來的時候看到了程振志。程振志相貌英俊,而且氣度不凡,就是沒錢,那日他正在路邊的攤子求著攤主賒給他一摞紙,那攤主不肯,因為誰知道這貧窮書生到底能不能還上錢。如若還不上,自己便連本錢也給虧了去,所以就連一張紙也不肯賒給程振志。
周氏看那程振志生的俊俏,便替程振志付了那摞紙的錢,也問了程振志的身份。
周氏那日從程振志自己的嘴里得知,他父親也是讀書人,書讀的很好,也有自己的見解,但是似乎就沒有做官的命,幾次科考下來都落第了,人到中年依舊沒有任何成就,于是便到城外的私塾做教書先生。
程振志在父親的文化熏陶,也喜歡讀書,喜歡那些所謂的圣人之道,認為男兒若有些志氣的,就應該入朝為官,保萬世安昌。
程振志還未參加過一場科舉考試,正準備明年參加四年一度的科考,準備一展雄途偉略。
周氏也到了該嫁人的年紀,因為周氏一族在薊州的名望,上門求親的人絡繹不絕,但是沒有一個是周氏看得上眼的。因為那次邂逅之后,周氏的心里便只有程振志一人了。
周父愈將自己的愛女周氏嫁給縣官的大兒子做正妻,但是那周氏死活不肯。
開始的時候周父是不理會周氏的抗議的,硬是要將周氏許配給縣官的大兒子,不曾想周氏竟然要尋了斷。
那夜,本來是熄了燈,周氏預備著睡下了。那乳母多事,進去要給周氏再添一床被子。
不曾想,那乳母一推開門,便看到一個人影直愣愣地掛在了上面。乳母拿著亮著微弱光的燈湊近了一看,那人正是周氏,她竟然要懸梁自盡,桌上還留了一份遺書,開頭是對父母養育之恩的感謝,再講她是多么的傾心于程振志,最后說如若不能遂了自己的愿,她便只愿一死了之。
周父拗不過那周氏的性子,便去城外的私塾請了程振志來,欲看看程振志的人品如何。
仆人從城里匆匆感到城外私塾,到私塾的那會兒,程振志正在領著一群稚子讀《三字經》。
程振志進了周宅的大廳,周父在大廳等著程振志,那日程振志穿的雖然是粗布麻衣,但是卻氣度不凡,再加上后面的一番交談,周父認為程振志可能往后會有些作為,但是還是不肯輕易將女兒許配給程振志。因為誰也無法說準這一個青年人的未來,周父不肯輕易將好不容易養大的女兒賠進去。
那日程振志見了周氏,是兩人私下見面的,在小花園里,有周氏的貼身丫鬟守著,旁人不知道。
程振志是個讀書人,自是有些聰明才智的,他知道周氏傾心于他,他便對周氏說了好一些甜言蜜語。程振志與周氏說自己早在那日見到周氏時心里便只想著周氏一人,且自己父親一生只娶了母親一人,他小時候便有心學習父親,一生一世一雙人,只愿與自己所愛之人雙宿雙飛,而周氏正是程振志尋覓的那個共度余生的良人。
周氏聽了這番話,自是感動的不行,她長到這般大,未曾聽任何一個男子說過這樣讓人動心的話,再加上周氏本來就傾心于程振志,自然是信了程振志也是喜歡自己的。
周氏這般歡喜,孰不知程振志這番話全是提前就想好的,只為了來騙她換取程振志前程的。
于是,周氏便動不動去周父那里,替程振志說盡了好話,說程振志深情專一,以程振志的真才實學,未來可期。
如若那時的周氏看到了九年之后的自己在石拱橋上那般狼狽模樣,不知道會作何感想,不知道還會不會替程振志說盡好話。
周父經不住周氏那一天幾次的煩,而且程振志的氣質談吐皆不凡,他便允了周氏嫁給程振志的愿望。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