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回到麗政殿,看身邊都是些小太監,知道無用只得叫來老鬼(柏舟),問他近期京中情況。
原來,李世民帶著李治于十一月初五去驪山行宮了,大臣里陪駕的是房玄齡和岑文本,京城留守的是右仆射高仕謙和中書令楊師道。
楊師道是隋朝的皇族,他還是李淵的五女兒長廣公主的駙馬。
楊師道做官做事都謹小慎微,雖然有些文采,但行政能力一般,因為抑制權貴,處處受到權貴掣肘,更顯得他能力平庸。
在歷史上,明年李承乾謀反,他的追隨者中就有長廣公主和前夫生的兒子趙節。
楊師道和房玄齡,長孫無忌負責審理此案,楊師道因為替趙節說情,被貶為吏部尚書。
李承乾想著楊師道,又想著貞觀十六年的大唐朝。
這一年魏征病重,朝堂上的諫臣就是劉洎和諸遂良,這兩位一來,沒有魏征的份量;二來,也沒有魏征治國的才能;三來,私心太重。
隨著大唐國勢日盛,李世民的威望達到了他一生中最鼎盛的時期。
比如他在貞觀十六年年初時親口對近臣說大唐現在有兩喜一憂。
一喜是連年豐收,長安城的粟米每一斗只賣三四個錢。
二喜是連年邊境平安,沒有外患沒。其實一直有戰亂。
唯一值得憂慮的是,在這種穩定的大環境下,人們都不再有危機感,文恬武嬉。
誰都看得出來,兩喜是李世民在夸耀自己的功績,而一憂,更多是為了顯示他的智慧,隨口說說。
但是,到了明年年初魏征去世,李承乾和李佑接連造反,數名親人被處死,在立太子時又受盡群臣的擺布。
接著親征高麗小勝而歸,把他心里最后那一點雄心壯志也消磨干凈了。
在后面的幾年里,李世民除了到處游玩,就是說一些他自己也沒有做到的治國心得,給他的身后名聲做最后的補救。
李承乾心里想著貞觀朝后面幾年的事情,神游天外,老鬼不敢打擾他,就任由他跪坐在那里發呆。
李承乾想著,從史書上看李世民是非常重視他身后的名聲,只要自己不像歷史上那樣密謀造反,他就不會廢自己的太子之位。
過幾天,自己也點一下科技樹,說不定一下子就能得到天下民之心,也做一個千古明君。
想著自己胸中的宏偉藍圖,在一千多年前的大唐鋪開,想著自己被朝堂上的老狐貍們的崇拜地看著,真誠的贊頌著。
不覺嘴角上翹,露出得意地笑容。
“什么事讓太子殿下這么高興?”可惡的老鬼打斷了李承乾的白日夢。
不過,李承乾并不生氣,扶著老鬼艱難地站起來,感覺到腰酸背疼,兩條腿幾乎都不是自己的了——在地上坐的時間長了。
李承乾看著地上的羊毛氈墊,心想要先找人把椅子做出來,就把椅子做為自己在這個世上第一個發明吧。
又一想,不對,被穿越小說誤導了,把什么都想當發明。唐朝雖然還沒有標準的椅子,但實際上在魏晉時期就已經出現了羅漢床。
羅漢床做小一些就是椅子,唐朝人已經在慢慢改進,只是比現在的椅子寬大一些而已(有人要跪坐在上面)。
不過回頭看見低眉順目的老鬼,就又有些不放心,李承乾穿越前可是看過《甄嬛傳》的。
太清楚這些奴才在宮斗里的作用了,想到這里,李承乾又眼神不善的盯著老鬼。
冷冷問道“老鬼,為什么麗正殿里沒有羅漢床?”
老鬼被嚇的一哆嗦,就要跪下,托著李承乾的手一松,李承乾雙腿麻木,無處著力,險些摔倒。
嚇的老鬼,慌忙扶住李承乾,不敢撒手,又怕李承乾懲罰他。
嘴里只叫著“太子殿下,太子殿下……”眼淚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