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剛停,就收到東宮的諭令,按理說李世民去行宮之前沒有下旨讓皇太子監國,皇太子下令大家可以不來。
但是現在大雪成災,皇帝和尚書左仆射不在京城,其他宰相也拿不出辦法。
大家都住在長安城自然都關心救災的事,既然有人出頭要找大家商量,那當然要趕緊去了。
不過李承乾意外的是第一個到東宮不是在隔壁太極宮辦公的楊師道,也不是在皇城辦公的尚書右仆射高仕廉,而是賦閑在家的宋國公蕭禹。
蕭禹是個很傳奇的人物,他是西梁朝的皇子,隋煬帝的小舅子,李淵的表妹夫,李世民的親家。
蕭禹的姐姐就是著名的蕭皇后,他從小跟著姐姐在隋煬身邊長大,娶了獨孤皇后的娘家侄女。
李淵起義后歸附唐朝,并把他的兵馬交給李世民,李淵時蕭禹就一直勸李淵立李世民為太子。
玄武門之變以后蕭禹就是李世民的心腹,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但是因為性格偏狹到現在貞觀十六年時,蕭禹已經被李世民四次罷相了。
蕭禹沒有什么大功,而且性格急燥偏狹,跟同僚關系緊張,每次都把李世民罵的三尸暴跳。
但是蕭禹很得李世民信任,他在貞觀朝二十年間曾經被六次罷相,要知道同樣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對大唐有大功的李靖罷一次相就起不來了。
李承乾想著這些,聽見就說衛國公李靖也來了,這就不能攔在外頭了,先在偏殿見見吧。
李承乾帶著薛仁貴和裴行儉在偏殿里等候,不一會就見兩個老頭聯袂而來,兩個老頭很有對比性,雖然兩個老頭都是身穿紫色的官袍,長須雪白。但一個高大威武,步履從容,慈眉善目的仿佛是在的家修佛的居士。一個干枯矮小,舉止嚴整,眼光嚴肅好像誰欠他錢似的。
李承乾這次學乖了,兩人一進殿門就低聲問柏舟哪個是李靖,柏舟雖然疑惑但還是微不可察地比了一下高大的那個。
“參見太子殿下!”兩人同時朝李承乾行禮。
李承乾含笑道“兩位快快免禮賜座。”
“謝太子殿下!”兩個老頭一板一眼地再次朝李承乾行禮。
李靖看見兩邊擺的官帽椅呵呵一笑就坐下了,蕭禹卻皺著眉頭看了半天,才哼一聲坐下。
待兩人坐下,李承乾才嘆口氣道“大雪成災,父皇和房相又被困在驪山,尚書省現在也拿不出辦法,孤王無法只得請大家到東宮來商量,打擾二位老壽星靜養實在是慚愧啊!”
“老臣深受國恩,陛下不京城,國家有此災難,朝中又無人可用,老臣理當輔佐太子殿下救災。”蕭禹一開口就是一句‘朝中無人可用’李承乾都不知道該怎么接話了。
只能“呵呵”一聲看向李靖。
李靖也尷尬地一笑道“老朽雖然衰朽,但是于救災上也愿為太子殿效犬馬之勞。”
李承乾哈哈一笑道“二位果然是公忠體國的賢臣,我大唐有二位國之柱石,孤王就放心了。”
“嗯?”兩個老頭子,都起了疑心,太子要干嘛。
李承乾只當作看不見繼續道“不過要說驅使兩位老人家,孤王還是不敢,只是想著如今大雪封路,父皇那里最是要緊,應該馬上派人去清除路上積雪,可是父皇不京中各屯衛的兵馬不能調動,而京城百姓受災需要自救,所以孤王想向各王公大臣借些家丁家將把長安城通往驪山的路清理出來,迎父皇回宮。”
李靖和蕭禹心里都長出一口氣,李承乾不是調兵謀反就好。
“老臣家有二百個家將再加上一百個家丁都交給太子殿下就是。”蕭禹很快作出答復。
“老朽家里也有五百家位將和五十個家丁,也愿聽太子殿下調遣。”李靖也不含糊。
“二位別著急,清雪是個苦差事,只要年輕力壯的,年老體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