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藍的大海上,一片彩色龍旗迎風飛揚,那是一支龐大的艦隊正乘風破浪向前航行。
這是大唐第一次派艦隊出海,既承擔著大唐向大海的探索,也承擔著大唐西南海上各部征稅的重任。
所以李承乾十分大方地給李恪派出三百多艘大小船只和一萬五千名大唐精銳士卒,八千名突厥和各族投降的武士。同時船隊里還有支持航海的各大士族派出的大批在族中不得志的子弟,他們目的是為家族探索出一塊適合封建立國的土地,但是現在也要聽從李恪的調遣。
龐大的艦隊不光有人,還精良武器,刀劍連弩這些常規武器以外,李承乾還給艦隊準備了兩千石火藥、五十個熱氣球,每艘大船上都裝有投石機。
初一見到這些裝備時,李恪都想直接帶著這些兵馬直接就攻打高句麗。
前日艦隊已經穿過流求海峽進入南海,眼看再過半個月就要到達他們的第一個目的地廣州了。
身勁裝的李恪扶著腰間的寶劍迎風立在艦首,烏黑的長發若暴布般在腦后飛揚,他的身子一動不動堅定而有力看著波瀾壯闊的大海。
李恪離開長安已經快三個月了,算算時間長安應該入冬了,可是艦隊在南海上卻依然溫暖如春。
李恪清楚的知道他們現在離大唐并不算遠,往北航行只要一天就是大唐的嶺南道。
就在前幾天他親自乘船往流求諸島看了看,發現流求諸確如李承乾說的氣候濕潤土地肥沃。
在他看來這就是一處封建立國的寶地,可是聽李承乾的意思這里還只能算是一處小島。
南海上還有很多比流求大多的的島嶼,甚至在太陽的南方還有一片不比現在的大唐小的陸地。
起初李恪對于李承乾說的這些只是半疑半信,但是現在通過對海上的了解他已經完相信了李承乾的話。
暢想著以后帶些百姓在一座大島上封建立國,子孫千伙萬代都做一國之主,未必比那中原的皇帝差。
因此李恪下定決心要在海洋中找一片屬于自己的土地留給自己的子孫。
當然李恪也知道現在他要先幫助李承乾治理好大唐,如果大唐治理不好,李承乾是不會派百姓出來開發大海的。
李恪是一個有野心的人,但是從貞觀十六年底他回到長安,他看見長安城里李世民、李承乾、李泰還有李治父子四人之間愛恨糾結,讓他認清了自己的地位。
不管他自己如何自恃出身,都不能否定他是庶出的實事,只要長孫皇后的三個兒子還有一個人在世,大唐的皇位就輪不到他。
想要把長孫皇后的三個兒子都殺死,那得先殺死李世民,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同時通過一兩年的接觸,他對李承乾的胸襟和見識也是十分欽佩,甚至每每想到一生都生活在北方的李承乾竟然如此了解大海上的各種情況,他就覺得李承乾有些深不可測。
……
……
不知道過了多久,內侍于標扶著帽子頂風走到李恪身邊,輕輕地道“王爺!”
李恪聽了轉過身問道“何事?”
“馮智戴醒了請王爺進倉說話。”余標道。
馮智戴是耿國公馮盎的長子,先前一直留在長安等同于質子。
這次出海因為要從廣州馮盎處征糧,李承乾便命馮智戴跟李恪一同出海回家探親。
馮智戴不適應海上風波前幾天突然病倒,最近一直服藥養病,今天醒來請李恪說話自然是因為艦隊快到廣州了,商量一下如何征糧的事宜。
李恪也猜到馮智戴的心思,聞言便往艦倉里走去。
廣州耿國公府。
李恪的艦隊還在南海上航行時耿國公府已經接到長安的來信。
馮盎今年已經快八十歲了,身體非常不好,這兩年一直在家里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