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河北道的士族早就想擺脫困境,或者是想盡快壓垮李承乾,讓他夾著尾巴回長安。
短短十余日間,就有數萬一無所有的貧民來到幽州,請求李承乾收留。
幽州臨時行宮。
李承乾正在看幽州周圍的地形圖,規劃他要建設的燕都。
劉葵走進來道:“啟稟太子殿下,郝學士求見。”
“宣他進來。”
李承乾頭也不抬地道。
“臣郝處俊參見太子殿下。”郝處俊面帶愁容地朝李承乾行禮。
李承乾抬抬手道:“平身!”然后繼續低頭看圖。
郝處俊面上憂色更重,見李承乾始終不抬頭看他,聲音焦急地道:“太子殿下,各地已經來到幽州六萬貧民,我們的糧食最多只能支撐一個月。
運河已經斷流,從洛陽走旱路運糧到幽州,再快也要一個半月,而且一次運的糧食只能吃十幾天。各地的貧民卻還在絡繹不絕地往幽州來,這樣下去幽州會生亂子的。”
郝處俊說罷站在那里憂心如焚地等著李承乾答話。
李承乾抬起頭來,怒氣沖沖地看著郝處俊道:“怎么到了這個地步?
你先給河北道各州縣發文,命各州縣不準再放貧民來幽州。
同時發文長安戶部和洛陽各倉,命他們加快往幽州運糧,若是誤孤王的事,孤王斬了他們。”
郝處俊見李承乾重視,忙獻策道:“太子殿下,自從在貝州下船十多天來整個河北道都沒有下雨,今年春旱已成,各地州縣和士族把百姓都轟到幽州來,是不是下旨命各地義倉把存糧也送到幽州來?”
李承乾點點頭道:“如此也好,你去辦吧。”
郝處俊忙出去擬旨。
接下來幾天,李承乾帶著王方翼和程務挺離開幽州城,在幽州四圍勘探地形準備修城。
郝處俊和高季輔留在幽州。
郝處俊以李承乾的名義把這幾道旨意發下去,卻不見來幽州的貧民減少。
一時間幽州城外人滿為患,這些貧民都是拖家帶口,且一無所有,來到這里只能由幽州大行臺救濟。
河北道各處義倉都沒有回復是發不發糧食給幽州。
郝處俊和高季輔看著越來越多的流民,十分焦急的又給各州刺史一連下了三道急令,命他們嚴控貧民來幽州。
……
……
幽州城西荒山里。
李承乾一行人在一條清徹見底的小溪邊野炊。
程務挺少年就在河北道,對這里的環境很熟悉,離開一會兒就捉回來一頭雄鹿。王方翼就負責剝皮清洗,杜荷坐在火堆旁負責燒考。
李承乾腿腳不方便,坐在墊著虎皮的山石上看他們忙活。
雖然正值春天不宜打獵,但唐時西山里的野獸極多,不用擔心吃絕了。
杜荷一邊看火一邊憤憤不平地道:“太子殿下,郝處俊以幽州行臺的名義下發給河北道各州的命令,都成了一紙空文了。”
李承乾看著遠處黛色的山石,聲音淡淡地道:“這是早就料到的事,朝廷這些年來一直對外征戰,為了穩住這些士族派來的官員要么昏庸無能,要么就是與他們一伙的。
因此在這些地方,就以他們為尊了。”
杜荷聽了點點頭,接著又不解地問道:“可是,太子殿下為何要替他們養人?”
李承乾聞言搖搖頭,聲音堅定地道:“這些百姓不是哪家士族的,都是大唐的百姓,百姓遇上天災朝廷理應救濟。”
“太子殿下說的道理不錯,可是怎么能真按道理來辦事?”原來杜荷跟李承乾就極為親近,這一段時間見李承乾做事處處依著道理,卻處處受制于河北士族,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