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陳琛想要的是讓整個集團都能夠以一種極為高效的狀態運轉起來。
他拒絕有濫竽充數的人。
在陳琛這里,濫竽充數不等于偷懶。
他將自己前世在各種職場中混跡的經驗很好地運用到了這里。
什么樣的公司更能夠讓人接受?
什么樣的規定更能夠讓人有動力繼續奮斗?
那就是合理。
只要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工作,達到目的的效果。
那沒有任何人會苛責你。
就算你剛剛接了這份工作,規定時間是一天四個時辰,但是你一個時辰就處理完了。
那你可以自由選擇。
是要休息三個小時等待下一份工作的到來。
還是自己再去找點工作做。
但是基本上,規定時間和規定目標都是合理的,如果能夠快速完成,那說明個人能力確實出彩。
那在尊重個人意愿的情況下,集團內都會進行評估升職。
其實對于一個龐大的集團體系。
甚至未來是要升級成為一個國家,一個王朝的巨大團體來說。
陳琛并沒有什么很好的可以用來執行千年不用變動的辦法。
其實不管是什么樣的體系制度。
都會存在著自身的問題。
沒有什么體系制度是完全優質和絕對公平的。
就算是再完善的體系。
如果一成不變的話。
那經過了千年,百年,甚至只需要幾十年的研究鉆研。
就能夠找到體系中的漏洞和捷徑,找到所能夠利用的不公平之處。
其實一個國家的發展和未來。
更多的是取決于人,取決于引導這個國家發展的那些人。
人是本,制度是花。
陳琛心中感慨萬千,心中的那一股勁,久久不能平息。
他沒有走進去政務廳。
只是靜靜地站在政務廳外的院子里。
護衛廳門的值崗士卒還是認識陳琛的,向陳琛行了行禮便又恢復警備的狀態。
行禮是對陳琛奠定這一切的尊重。
恢復警備沒有上前服務討好,是特權意識的消失。
而政務廳中的官員們也都沒有在意到門口的陳琛,他們來來往往、忙忙碌碌,每個人都專注于自己手頭上的工作。
這里面多了不少陳琛并不是特別熟悉的年輕身影。
如果沒有記錯的話。
這里面有不少都是太行書院的前兩期學子。
這些學子在從太行書院畢業之后,就安排到了一線參加實務。
并州能夠快速發展的區位并不多,主要是太原、上黨有些基礎,而其他郡縣想要發展起來,就需要長時間的建設,從基礎建設開始做起。
而冀州本身就是一處富饒的州府,基礎建設相對來說都比較完善,而當初劉袁大戰的時候,冀州本身就已經缺少中底層的優秀發展人才了,大戰之后更是有著大量的空缺。
所以太行書院畢業的前兩期學子主要都到了冀州來參加工作。
并非是忘本。
太原永遠都是劉備發家史的起點,這一點不會變。
將來也會好好地建設并州其他區域,而不是只重視太原。
只是。
同樣的資源投入,恢復冀州帶來的收益,要遠超過建設并州其他郡縣的收益。
單單從資源角度和收支角度出發。
恢復冀州民生,推動冀州經濟發展和產業成型才是現階段比較重要的。
而在此陳琛也采用了一些后世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