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重要方面的企業只有官府能夠開發,例如兵器、礦物等。
而與百姓民生相關的行業,例如糧食產業。
則是官民并行。
官府并不與民爭利。
要妥善經營,主要目的是用來平抑糧價,保持統治區域內糧食市場的問題,和對糧食的調度。
雖然陳琛的天賦技能地脈聯結持續生效。
但是還是要注意行業價格不要被黑心的商家們串通好一起抬高了。
不管怎么說。
劉備前往接收長安的時候,帶走了不少中層骨干官員,用以管理好長安城,進行長安城的修復。
所以鄴城這里。
荀彧采用了陳琛建立起來的遴選制度。
專崗專考。
由他親自把關。
在政務廳里的每一個新人都是他親自面試之后招收進來的。
而事實證明。
冀州和幽州的發展并沒有因為中層管理官員被劉備大規模調走而受到影響。
這些在第一線實踐過的優秀學子們,展現出了屬于他們的實力。
這些家伙甚至讓荀彧都感到吃驚。
雖然從某種程度上來看,他們提出來的方案和思想是會存在著一定的執行風險的。
但是不僅是這些方案思路新奇,可能性不小。
更重要的是這些從太行書院出來的家伙。
一個個的都會分析自己方案的優勢和劣勢,并且針對自己方案的劣勢提出了風險控制的辦法。
看來當初讓陳琛從潁川書院帶走了那么多先生。
叔父是沒有錯的啊。
當時荀彧最大的想法就是這樣。
他能夠明白如果這樣的人才能夠越來越多的話。
那將來有朝一日。
一統的大漢就能夠真正地做到國運昌盛,延綿萬代。
荀彧現在正坐在了政務廳之中側面主位,他正在書寫著什么。
他也沒有關注到門外的陳琛。
注意力很集中地在審核著滿寵提交上來的資料。
陳琛沒有去和荀彧打招呼,他只是看看就好。
有著荀彧來主持政務大局之后,陳琛也算是比較放心了。
而且荀彧的品行,多年好友,他也了解。
雖然荀彧是正宗的世家子弟,但是他的屁股并不在世家那邊,而是在大漢這邊。
不知道為什么。
自己緊趕慢趕地跑到了這里,卻沒有進政務廳的想法了。
似乎是因為看來一切都很好。
陳琛想了想。
沒有走進去。
而是收回了自己的視線,轉身離開了政務廳。
他打算回家陪蔡琰和草兒。
似乎現在,劉備勢力脫離了自己的話,也能夠平穩正常地進行下去吧?
陳琛在回家的途中有所感悟。
在這十年時間里。
自己接受了劉備的邀請,成為了他的謀主,一起為了可能會被別人嘲笑的夢想而努力著。
自己身為他最核心的謀主。
儼然和劉備一起站在了集團的最中心處。
自己和劉備的思想在不斷地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滲透進了陣營中的每個人思想中。
自己所秉持的信念,自己所擁有的智慧。
也在劉備的無條件支持下。
成功地散播到了這片土地上的各處。
貫徹落實到了具體的操作上。
或許這就是自己所想要達到的目標吧。
成功地搭建起一個看起來充滿了朝氣,充滿了希望的框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