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為了無聊的顏面問題掩耳盜鈴自欺欺人。至少現在不會。
也就是說,用上一點點小手段,還是有希望能說服他的……
受到阿犬所言“辭去和泉守護代”的啟發,平手汎秀思考了一條“以退為進”的策略。
……
第二天一大早,汎秀便以結束休假的姿態,回到了評定間里,撰寫了一封書信,稱“因戰事頻發,又得朝廷任命為‘中務少丞’,公務繁忙,無暇兼任幕府的‘和泉守護代’一職,故請辭。”
這話人人都能看出來,是百分之一百的托詞。但怎么也算是一個借口,而且表達了“朝廷官位勝過幕府職役”的意思,對織田家的情況來說,屬于某種程度的“政治正確”了。
況且,當年足利義昭指定平手汎秀來擔任和泉守護代,本來就有離間的用意,沒按什么好心。只不過這個手段十分高明,信長出于各方面考慮,對此非但無法阻止,反而要吩咐汎秀毫不做作地接下任命。
如今平手汎秀主動辭掉這個職役,還隱約提出搬去淡路國,豈不等于是向織田家表達忠心嗎?
理論上講,信長應該高興才對。把建設好的土地讓出來,自己跑到前線去經營,這是多么無私奉獻的精神啊!以后和泉守護代這個角色就不應該存在,或者至少要劃分成南、北、中等幾個部分,每部分一名代官,免得有尾大不掉之嫌。
不過,多想幾遍,這其中也不是沒有潛在問題的。平手汎秀在和泉的經營是極為成功的,既平定了領內,發展了經濟,又絲毫沒有向信長直轄地的界町伸手。如果換了個人來管理,情況還能保持這么好嗎?
畢竟現在還不是真的太平盛世,弄個庸人上去,萬一毀掉了如今這幅大好局面怎么辦呢?調遣能人過來,又擔心與“界町奉行”木下秀吉發生沖突。
比起信長這“痛苦的煩惱”,足利義昭可就失望得多了。
倘若平手汎秀當真是個為了忠義可以將一國守護代職役棄如敝屣的人,那先前的一系列拉攏離間手段,豈不是白費了?
幸好汎秀還在給幕府的信里補充了另一段話,建議足利義昭用“重臣評議”的方式來決定和泉守護代的接替人選方案。這又像是表達了一定的善意。
所謂的“重臣評議”,當然不是指幕府那些華而不實的名門重臣,而是指的畿內各地那些說得上話的半獨立勢力們。這些人表面上也是幕府的臣子,雖然并不怎么服從命令。
同時平手汎秀還附帶了“實名舉薦,不記名投票”這樣一個新潮的思路。
這個提議,讓足利義昭產生了一點興趣。
義昭現在的處境,是雖然掌握著大義名分,但攝于織田家的武力威脅,不敢明著違抗,只能不斷搞些小動作。但如果能召集畿內“群雄”,得出一個“合議”,豈不是就足以對抗織田氏了嗎?
淡路畢竟只是個窮苦的小島,那里的代官其實沒甚好好爭的,象征意義遠大于實際意義。但富饒的和泉可不一樣,畿內的國人豪族們,一定會很關心這個位子究竟坐得是誰。
尤其是在織田信長明確地索要界町一地為上洛報酬之后,如果還能選出一個跟織田家不對付的人來當守護或者是守護代,不就等于公然掃落織田的威名嗎?而且還可以推到大眾輿論上去,可不是幕府一意欽定的!
當然,所有寫給幕府的信件,都會被明智光秀監視,暗中報告給信長,平手汎秀也沒想著要保密。
足利義昭回復了一封十分熱情的回信,問候了健康,批準了請辭并表示了遺憾,表示一定會試試“重臣評議”的方法。
織田信長也同時來了書信,卻是質問這么做的意圖。
平手汎秀對此回答是四個字“引蛇出洞。”
他的意思是說,近畿局勢復雜,織田家的潛在敵人實在太多了,若不對此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