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只想一直當個自由自在的土皇帝。“一町三反田”便是來自于“一畝三分地”的轉化,很好地描述了這種不切實際的地方主義思維。
聽了這話,信長閉目思慮片刻,微微點頭道“有些道理。”
隨即又飽含深意地問“若是有豪杰之輩,既不愿為我織田效力,又無力對抗于我,會如何?”
“這樣的話……也許就會假裝成凡庸之輩的一員,煽動他們來對抗本家,從中漁利吧。”平手汎秀立即就明白了信長的意思。
沉默良久之后,信長最終得出了結論“看來,在剪除近畿這些魑魅魍魎之前,倒還要借助幕府的名號。”
“殿下圣明。”平手汎秀心說可算沒白費功夫,讓您老人家明白這件事可真不容易。
趁著這個機會,汎秀又進諫道“這些‘魑魅魍魎’,在您面前根本不值得一提。倒是暗中的比叡山、本愿寺、高野山,這些吃齋念佛的僧人,反倒可能更麻煩啊。”
“是嘛……”信長應了一聲,也不知道有無聽進去,接著又反問道“依你,該如何做?”
平手汎秀知道這位大爺素來不喜歡繁文縟節的,于是先道出了三句總綱“昔日明太祖起事,謀士朱升有建言曰‘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此乃大萌朝立國之基。”
本世代扶桑人對中土史書的了解,多半是限于前四史的,對晉以后的事情普遍沒什么認識,所以汎秀拿出明初典故來做例子,令信長展現出新奇的神情。
但“緩稱王”這個說法,又讓信長重重地皺了皺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