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波瀾的日常新聞了。
與此同時,伊勢國也傳來一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消息。
據說瀧川一益據北伊勢數郡之力,領兵八千,與北畠復興軍屢次交戰,勝多負少,甚至二度奪去了大河內城。
但這位“進退皆能”的名將,無法統合麾下錯綜復雜的國人勢力,內務又不夠細致,雖然打了勝仗,卻被質疑賞罰不均,招致內亂。結果在爭斗中,織田家壓制伊勢國最重要的一張牌,即信長送過去當北畠家樣子的茶筅丸(后來的織田信雄),被淬毒暗器所傷,搶救無效身亡。
此事不僅令北畠具教的復興軍得到喘息機會,更引發進一步影響。
織田信忠臉上無光,但無余力討回威勢,而瀧川一益領導伊勢的身份地位遭到質疑,不得不向足利義昭發信,請求給予適當的名分來穩定人心。于是繼南近江之后,伊勢一國,也漸漸在法理上脫離織田家了。
近江的竹中重治倒是敏于人心,面面俱到,不會遇上這等事。
然則他根基終究淺薄,能真正掌握的兵力極少,抵御住朝倉家的軍隊還行,想要反攻實在是無力。
越前名門朝倉家,修文偃武積弊已深,按說戰斗意志是比較差勁的。不過敵方縮在城里不敢輕易出來,己方可以隨意在鄉間劫掠就食,這種仗大家倒還很愿意參與。
而最受矚目的遠江、三河、尾張一帶,武田家又一次聚集起近五萬大軍,兵分數路,已經動身。織田和德川的五萬聯軍,也基本到位。這條戰線上雙方投入的兵力極多,因此進展要慢上許多,至今沒聽說正式接戰。
至于平手汎秀盯得最緊關心最多的京都御所周邊……也出現了讓人擔憂的情況。足利義昭在山城、河內大肆出手,剝削錢糧,還聚集起了據說是萬人規模的軍隊……這大概是最近百十年來,幕府所掌握過的,最大規模的直屬部隊了。
其意在何為,真是惹人深思。
考慮到東西南北各個方向上的戰事,平手汎秀漸漸想出了一條以退為進,先抑后揚的計劃,覺得足以用來扭轉政治輿論層面的被動。
但這計劃有些過于大膽,就怕還沒等到“后揚”,“先抑”的過程中就已經出問題了。
要不要試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