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眼間會面就有變成軍議的趨勢……
許多人對長宗我部元親這人的言語作風感到不太適應,紛紛側目皺眉。但平手汎秀無意見,德川家康亦展示出相當的興趣。
……
話說,武田信玄麾下原有甲斐、信濃、駿河、西上野、西武藏總共四到五萬的大軍,除卻必要的留守,又加之三河、遠江新降之眾,前線數目超過了五萬,非??膳?。
但行軍打仗的耗費,自然也是十分驚人的。而且,這些戰士過半都屬于臨時征召的農兵,脫產比例很低,到了月份,大部分人就不得不返回領地,參與秋收了。
平手汎秀來到濱松城下時,時節已經進入七月中旬了,眼看農忙將近,戰事又焦灼僵持,大家都知道敵軍撤兵在即。
另一方面,局勢一旦穩定下來,自己這邊淡路、紀伊的外樣,以及四國的雜牌聯軍也肯定會相當一部分人請求折返。
雖然經過改革之后,平手汎秀理論上有權命令那些自愿成為“軍役眾”的國人在任何季節參與出征,不過,這個權力沒有必要輕易使用,保留著就好。
和泉人倒是不用,他們在刈谷城的事件中已經被殺得差不多了。
當然,織田、德川的兵馬,一樣是亟待休整。
在這種情況下,城下并沒有爆發大規模的流血沖突。
武田軍于七月十二日凌晨開始,由鎮守在濱松城南邊的駿河先方眾走在最前,接下來,各部隊紛紛整軍出發,不聲不響逐一撤退。
是日午后平手汎秀命拜鄉家嘉、中村一氏等人分路進兵試探,才肯定地知道圍城之勢已經解除。當下不急著進一步行動,先與城內取得聯系,確認了德川家康的存活。
然后長宗我部元親這個急性子,就提到了是否追擊的問題。
對此平手汎秀只是一笑,沒有在第一時間指明方向。
于是,懾于聲威,其他龍套們也不敢隨意表明立場。
但通過語氣和神色判斷,眾人的看法顯然是不太一樣的。
有的人說來說去,言下之意是覺得該趁著解散歸農之前再打一把,擴大了戰果再各回各家。也有的人顧左右而言他,拐彎抹角地希望見好就收,保持現有疆界,以免節外生枝,弄巧成拙。
兩種見解的確都有其道理。
目前的局勢比較混亂,雖然保住了濱松城,但整個遠江國,除了西南一隅基本部淪陷,如果就此置之不理,等到秋后武田軍去而復返,德川家可能又要面臨極大的危機,這個風險不能坐視。
同時三河北部、美濃東部與信濃接壤之處,分別也都有大片的國人眾倒戈投降的,這些國人眾構不成決定性影響,卻也令人十分難受,若有余力最好能一并處理。
這么一看好像追擊是必然之選。
但考慮到,兩個月前,織田家就是過于孟浪,野戰輸了,才一口氣丟掉清州城的……
萬一好不容易解了濱松之圍,結果貿然追擊被逆襲,反而輸得更慘,那不成大笑話了?
平手汎秀弄出新式武器,占了地形之利,又講究一個出其不意,才占得了上風。放棄這些優勢去硬碰硬作戰,結果可就沒那么自信了。
因此秉持保守觀念的人也不少。
其實平手汎秀感覺有點難辦。
站在自家利益的立場上,迫使敵軍撤退已經初步成功,剩下的就是靜待武田信玄陽壽耗盡即可,并不需要冒險與之野戰。
但這話顯然沒法公之于眾。不管找什么理由,拒絕追擊都會顯露出一點自私和怯懦的味道來,尤其是現在底下的士兵們士氣正盛。
令人驚訝的是,利益最相關的德川家康不贊成追擊,他的態度是“各位已經助我良多,實在無顏再請求聯軍繼續冒險了,今日摧毀了武田氏的陰謀,敵方只會盛極而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