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項尚未正式公布的措施,詳細寫成文書,交給了正在奧羽坐鎮的平手義光,然后二代目向當地的諸多勢力,傳遞了其中精神主旨,以此作為對他們的要求。
原本厚厚一沓文書,被汎秀暫時命令為《天下靜謐令草案》的。
結果可能是由于名字太長,被知道內情的人們簡稱為《泰平令》了。然后細川藤孝覺得這實在過于粗鄙不文,建議改為《偃武令》。
聽聞此事平手汎秀表示很欣賞,“偃武修文”一詞乃商周時期的典故,寓意深遠,且帶吉兆。而且一般沒文化的人搞不明白是啥意思,顯得逼格滿滿。
最終義光在八月十七日那天,于仙臺附近的東昌寺,會見了奧羽地區二十九名代表,對領地進行了劃分,宣布諸般禁令。
背靠著近畿、北陸、關東、東海地區的五萬軍隊,沒有允許任何人持有反對意見,全都被迫稱臣。
接著便返回了京都。
過了十多天,父子見面之后,汎秀問“奧羽諸大名可曾心服口服?”
義光回答說“津輕家因為兩年前的因緣受到厚待,相馬氏從伊達大軍之下得以延續;小野寺、戶澤的家主似乎無甚野心僅僅保存祖業就滿足;蘆名、大寶寺在關東見識過我家的軍威而無膽反抗。除此以外,其他人恐怕都要暗地作亂!”
汎秀捋須而笑“你現在應該明白無法盡力去安撫他們的原因了?!?
義光嘆道“是啊,土地終究有限,人人皆不知足,如之奈何!本以為亂世要徹底安定,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汎秀意味深長地引經據典了一句“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遙想漢高,稱制安邦,仍不有韓、彭、英、臧諸王之亂,非是他才德不足,而是亂世久矣,人心難安?!?
義光這才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
六到十月份,花了百余日功夫,平手汎秀人還沒回京都,就下令改造了足利義昭留下的二條城,把原址弄成一個完全不考慮防御功能,只在乎舒適與排場的新城——確切說不應該叫新城,更應該叫園林或者宮殿。
外表保留了象征性的堀溝、石墻和箭櫓,但內里并未設置曲折狹窄的虎口通路,而是寬敞大氣,一覽無余的場景。建筑仿照平安時代的京都,充滿了唐風氣息,還規劃了大片留下來做池塘、假山、涼亭的地方。
就是在這里,平手汎秀接受了進為“從一位左大臣”同時接受“征夷大將軍宣下”以及“武家棟梁”的尊位,加之此前領到的“源氏長者兼淳和、講學兩院別當”,正式成為天下新主。
二代目義光,則是在隔了幾天后,成為“從三位權大納言”,并且從父親那里拿到剩下來的“鎮守府將軍”職役。
從今以后這兩個名號便等同于是平手幕府繼承人的標志了。
為見證此等大事,天下各地的大名都陸續聚集于京,向新任的“公方大人”表示誠摯祝賀。即便有的人因為種種原因缺席,也都派了親族重臣作為代表。
出于表示歡迎和夸示財力的考慮,平手汎秀命令舉辦了空前規模的茶會,以四萬人為預期數字在京都南郊設下方圓數十町的帷幕,令天南地步的來客歡聚一堂,將往日恩仇付之一笑。
就在茶會期間,關白九條兼孝私下傳遞了“朝廷完全同意實行武家官位制”的意思。然后正好將這個好消息公之于眾。
平手汎秀告訴各地諸侯大家只要有資格出席今日茶會的,至少可以得到從五位以上官職加身,而且這不是完全固定的。如果功勛顯著,受到幕府的承認,即便是毫無親緣的外藩也會有機會到達三位的程度。
這可比“多來年有賴諸君,日后還望繼續努力”之類的話實在多了。
有份聽聞之人,無不歡呼雀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