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一天時間而已,討伐軍卻是花了三個月水磨功夫消耗,才拿下來。
當地的百姓和僧人,不知道是忍者冒充,還是膽子夠大,居然屢次對大軍發動夜間偷襲作戰,甚至老幼婦孺都上陣。
幕府二代目某位愛妾之父,伊勢國百姓中野氏,新收了個義子叫做“風太郎”的,也被特別賦予備大將身份。結果在駐扎時對“無辜百姓”缺乏戒心,遭到一群婦人和孩童的攻擊,不幸被鋤頭砍中脖子身亡。
聞此義光大發雷霆,宣布在百地丹波的勢力范圍內實行“焦土”策略。
三個月間,有至少兩萬人受誅殺,伊賀國西半部分變成人間地獄,白骨露于野,生民百余一。
這群重視自由勝過生命的山民們,終于不再能反抗了。
約十萬石的土地,五成納入了直轄,三成封賞給有功譜代,剩下的作為對外藩出戰的獎勵下發。
接著平手義光來到九州,發現肥前、肥后恐怕有上十萬人參與了一揆,也想不出什么辦法。
在伊賀偏鄙山林做過的事,顯然不方便在九州再來一遍。
這并不完全是武田勝賴措施不當造成的,甲斐宗運的忽然死亡也有很大影響。肥后失去了這根支柱,好像有點控制不住。
幸好這時候,當地人鍋島直茂上門求見,獻上良策,并且冒著風險親自前往實施,利用調略手段,挑動了一揆眾當中的切支丹信徒和傳統神佛信徒自相殘殺,精神層面瓦解了敵人。
此后終于局勢扭轉,義光領兵一萬坐鎮筑前,又讓武田勝賴、島津義弘、長宗我部元親、平手季胤都率軍進擊,取得勝利。年底,帶頭鬧事的三十家國人豪族不是死在戰場上,就是被抓起來砍頭處斬,九州遂安。
事后武田家因為處置不當,削去二十六萬石知行,這些土地一小半分出來作為飛地獎勵給參與作戰的九州諸侯,其余授予首功者鍋島直茂。
但鍋島直茂只領受了一半,請求幕府把另一半授予給故主龍造寺家。如此贏得忠義之名,坊間以為可與山中幸盛比肩。
最后平手義光才來到奧羽,發現德川家康把問題解決得不錯,沒啥需要善后的。而且東北諸侯們對其的看法似也有所改觀,沒那么敵視了。
葛西晴信、小野寺景道、南部信直等人,甚至明里暗里建議直接給德川家康一個“奧羽管領代”的頭銜,免得出了什么急事幕府來不及處理。
年輕的二代目這才隱約明白,為啥父親只想給老狐貍八十萬石呢!
可是現在多給了三十四萬石也不能收回去。
反而不得不予以嘉獎才是。
這個問題值得深深考慮。
平手義光回到京都,錄前后功績,進位為“正三位大納言,兼領鎮守府將軍”,時年二十三歲,表明已經做好接任幕府的準備。
此時終于可以正式施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