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彼得森在華盛頓靠著自己的人脈到處游說貿易部門的官員的時候,卡莉姆則領著自己的合作伙伴們回到了英國,他們采用的策略和彼得森的基本相似,那就是以銀行業公會的名義向撒切爾內閣進行游說,游說他們對德國的貿易保護主義發動反擊。
在卡莉姆的勸說下,一起參與并購大眾的幾家銀行答應嘗試一下。他們聯名向英國的財政大臣寫了一封公開性,將這些日子在德國的遭遇都寫在了信里,同時還把這封公開信發表在了英國的主流媒體上。
很快的,這封信得到了很多英國汽車公司的熱烈響應,這幾年德國的大眾汽車幾乎讓英國的所有汽車廠商都毫無還手之力。英國的汽車制造商們對德國汽車暢銷英國市場早就非常不滿了,而現在既然銀行家公會主動的挑明了這件事,那么作為汽車行業的直接受害者,大家紛紛參與了進來開始了對大眾公司和德國政府的聲討。
卡莉姆借著這股東風開始拜訪這些汽車公司,卡莉姆答應資金幫他們進行周轉,而這些汽車制造公司現在普遍處于虧損狀態,卡莉姆的資金對他們有著致命的誘惑,所以他們很快就成為了卡莉姆的擁護者。
有了產業界的支持,卡莉姆對撒切爾政府的游說就更有把握了,在英國汽車工業界的幾位名宿紛紛就德國的《大眾汽車保護法》提出質疑的之后,唐寧街十號終于做出了回應,英國財政大臣將會在一個月之后的歐洲共同體經濟會議上,向聯邦德國政府提出質疑。
此消息一出,卡莉姆的合作伙伴們總算是吃了個定心丸。因為一旦這件事情提交到了歐共體貿易委員會,那么也就意味著德國政府必須就他們的貿易保護政策作出解釋。《大眾公司保護法》總算是有了一個可以討價還價的機會了。
卡莉姆這邊的行動初見成效,這讓沃爾夫岡在保時捷的壓力總算是有所緩解。沃爾夫岡仗著自己手中微弱的持股優勢,聯合其他保時捷家族的股東發起了對皮耶希家族的反擊。而皮耶希也毫不示弱,在沃爾夫岡沒有取得絕對把握之前,皮耶希始終都有機會。而且皮耶希始終堅信,沃爾夫岡收購股份的錢是從外國銀行高息借來的,保時捷家族撐不了多久。
沃爾夫岡不是一個什么都不懂的富二代,他的家族已經經營這家企業一百年了,沃爾夫岡從小到大都跟在父親的身邊,看他處理著企業里的那些瑣碎的事情。沃爾夫岡很清楚股權爭端對于一家實體企業的傷害,所以就在他和皮耶希依舊爭執不下的時候,沃爾夫岡首先向保時捷的工會示好了。
沃爾夫岡很快就在保時捷的董事會提出了自己的第一個提案,那就是提高保時捷公司員工的福利待遇。這條消息一出,保時捷公司的工會代表總算是對沃爾夫岡有了一些好感。
皮耶希沒有道理讓自己做工人眼中的惡人,于是原本勢同水火的保時捷家族和皮耶希家族居然票通過了沃爾夫岡的第一個提案,即利用每年剩余利潤的百分之十作為獎金發放給工人們。這筆獎金覆蓋保時捷工廠幾乎所有的一線工人,保時捷工會很快就對此做出了回應,他們感謝沃爾夫岡對工人們的理解。
沃爾夫岡的這項舉措不敢說讓工會力的支持他,起碼他不再被稱為德國汽車工業的叛徒了。就在這時,一件令誰都沒想到的事情讓整個德國汽車工業界陷入了恐慌之中。
“下面播送一條最新消息,美國貿易代表克萊頓,聯合美國商務部在一個小時之前向gatt(關貿總協定,to的前身)提交了貿易仲裁,指責德國政府的《大眾公司保護法》違背了自由貿易,違背了gatt的相關規定。同時美國商務部們還將對德國汽車在美國市場上的傾銷行為進行調查……”
就在大部分的德國人剛開始享用一天之中最為放松的晚餐的時候,一條電視上插播的財經新聞讓很多人都要吃不下飯了。美國政府在毫無征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