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況之下,開始對德國汽車進行貿易制裁。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我們那里得罪了美國人嗎?
德國的經濟與貿易部門幾乎看完新聞之后立刻就聯系了美國的貿易代表處和商務部,詢問對方這么做的根據在哪里。
“根據,難道我們的企業在貴國的投資遭受抵制是遵守gatt公約的行為嗎?難道說只允許德國和美國的貿易順差,就不能允許美國和德國的貿易順差嗎?我們美國政府決不接受自己的企業遭受不公正的對待,我們要采取報復措施……”克萊頓措辭強烈的向德國方面表達了不滿,而緊接著,美國商務部長就宣布了一條更加致命的消息,根據美國最高法院的初步裁定,哥倫比亞銀行在德國的投資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鑒于德國目前的態度,我們將對德國的汽車產品采取報復性的關稅,稅率上調百分之三十。
一場殘酷的貿易大戰就這樣無聲無息的展開了。幾乎一夜之間,德國所有的汽車產品都遭受到了波及。德國的貿易部門對此感到頭疼不已,但是對于《大眾公司保護法》德國政府始終無法割舍。
如果說美國人的制裁對德國的汽車工業是一場浩劫,那么英國人的指責就多少有些落井下石,火上澆油的意味了。英國的財政大臣很快在歐共體經濟會議上同樣提起了《大眾公司保護法》,而且還提到了自家銀行在投資保時捷汽車公司的時候遭受了來自德國汽車工業的無理阻撓和不公正待遇。
“如果德國市場上對于外國資本的歧視依舊存在的話,我想不通對于歐洲一體化頗為熱心的德國還有什么臉面和我們坐在一起談論統一市場的問題。”英國財政大臣在會議上毫不客氣的向德國財政部部長質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