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是裝備雖好,就是花錢如流水啊。
……
帶著這個感慨,楊河回到新安莊一號宅院,來到自己書房內。
這邊雅致,光線明亮,家具皆是黃花梨木,幾桌幾椅,墻上掛著字畫,還有一排排書柜,又一面墻壁上掛著大大的地圖。
還有門可通到后花園,那邊有柳有梅,還有假山池塘,煩惱時楊河也會到后花園散散步,但主要那邊是弟弟妹妹的游樂場。
五月初六日大敗張獻忠等人后,大捷的消息再次傳揚,又是引起巨大的轟動,不久楊河回到新安莊,這些日都埋于各類事務。
但這種繁忙的日子暫要告一段落,因為他已經接到邳州練總的告身,很快要到邳州去上任。
同時漕運總督史可法這段時間在宿遷,似乎也對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派人傳召,要在宿遷縣城見他,楊河打算明天出發,前往宿遷去見見史可法。
“花錢如流水啊。”此時楊河心中感慨。
他忍不住坐下來,拿出紙筆計算。
說起來從去年底到現在,他收獲不少,不計賞賜分給,他收獲的白銀共有五十萬兩,糧食豆料一萬八千石,又最近高梁收獲了,七千石左右,就共有米麥高梁豆料二萬五千石。
還有火炮八十門,馬騾千多匹的繳獲。
收獲很大,可惜支出更大,目前他直屬的人口僅一萬,但一年負擔的糧米就是二萬八千石,莊民士兵薪俸六萬兩。
又支出莊民士兵衣服被褥三萬兩,十五個直屬莊水利建設三萬兩,因為新安鄉直屬莊一半的人沒屋住,現在住葦屋,未來還要支出蓋屋費用五萬兩。
又以三千士兵算,支出二千桿新安銃造價二萬兩,要支出士卒甲二萬兩,將校等身甲一萬五千兩。
修路,因為比早前計劃的多出一些路程,已支出八千兩。
還有大頭,一千多匹騾馬,不論閑時四分精料,六分干草,或戰時六分精料,四分干草,平均一馬吃的口糧是人的三倍,一天七八公斤的干草還不能少。
千多匹馬騾,一年消耗糧食就在八千五百石,還有二百八十萬公斤干草。
至于別的零零碎碎支出,如一萬直屬莊民,一年需要千多兩銀子的鹽巴,已經省略不計了。
楊河心中一嘆,不說銀子已沒了一半,就目前他的一萬直屬人口,一千多匹馬騾,人馬一年糧食消耗就要三萬六千石,目前存糧還不夠吃的,還要繼續購買。
這也是他楊河除設立糧店制度,讓附屬莊民災年有個最低保障,余者就讓他們自生自滅的緣故。
各類耗費太大了,他頂不起,特別種種的水利,那投入花費更是天文數字。
也是他只設農場莊田,不分田的緣故,各地水利基礎太差,后世包產到戶糧食增產,那是因為前面有各項水利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否則一樣要喝西北風。
這時代的田產土地都是私人的,卻是那樣弱不禁風,隨便來一場水旱災,眾百姓們就顆粒無收。
好在這些附屬莊民依附直屬莊民,圍繞供需養豬種菜,建立第三產業,又有治安保護,年景好收點糧,勉強也可以活下去。
楊河算了又算,以后若擴張,每一萬人設二個鄉,給宅地不蓋屋,不算武器盔甲,僅莊民吃喝,各莊民的工錢,每年也要糧二萬八千石,銀六萬兩。
當年莊民衣服被褥還要支出三萬兩,二鄉該有的水利建設恐怕也要三四萬兩,特別一些水土不好的地方。
不由搖了搖頭,負擔太沉重了。
他起身走到大地圖前,這是他依后世的衛星地圖,此時的水土山川情況,自己畫出的一副地圖,每每要做什么決策,看看地圖,就心中有數。
他取鉛筆在上面寫畫一下,心中沉吟,睢寧北岸這片地方他設為新安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