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小時又12分后,沉寂了半天的視網膜投影再次亮起,還蹦蹦跳跳地連閃了好幾下以引起注意。正在處理公司文檔的陳文浩無語地捂住眼睛,“能不能別學企鵝的彈窗,就在我的視網膜上的投影,怎么也不會錯過的,不需要重復提醒。”
廠房中央的空地處,通身銀白色的飛行器穩穩地停在那里,原本堆放在旁邊的配件和自動機器人都已經避開了這片區域。這樣一架鋼鐵猛獸,即使安靜不動,近距離觀看給人的沖擊感也是非常震撼,造型感極強的鈍三角機體略微向上揚起,似乎下一刻就將沖破一切阻擋,直沖云霄。
之前看到的一處機身缺口已經被封閉了,也不知道是如何焊接的,一眼望去機身上找不到任何接縫。因為沒有駕駛艙之類的區域,飛行器的高度比一般的噴氣戰斗機要低不少,陳文浩目測大概在22米左右。
陳文浩環繞飛行器轉了兩圈,發現只有尾部的引擎噴射區能看出安裝留下的接縫,找不到任何進入飛行器內部的入口。他拍拍腦袋,發現自己又鉆了牛角尖,這就是一架無人飛行器,勘察器和小卡要掌控飛行器,哪里用得著什么入口,近距離接觸一下就行了。
“咦,這個飛行器沒有起落架嗎?”之前他沒特意觀察,直到現在才發現,這架飛行器不像常見的噴氣式飛機一樣,通過起落架和輪子實現在地面的停放與移動,而是直接用寬大的機腹著地。
不等小卡回答,他就明白過來了,只要等勘察器融入機體,自然就可以實現反重力懸浮,比用輪子移動的效率高出不是一點點。
陳文浩將手搭在飛行器上,被勘察器做過再次強化的鈦合金,依舊閃動著銀色的光澤,但回饋的觸覺卻不是金屬冰冷的感覺,而有點像摸著玉石的手感,一絲溫熱且富有彈性。就好像,這飛行器的外殼不再是沒有生命的金屬,而像是會呼吸的皮膚。
鈦合金強化之后熔點達到了5000攝氏度,材料強度和韌度都提升了11倍,導熱性和密度降低到普通鈦合金的一半。小卡慢條斯理地報出一組數據,足以讓地球上所有材料專家掉落眼睛。
建造飛行器時,通過勘察器對外殼再次強化,熔點提升到6000攝氏度,導熱性再次降低20。
因為要登月救援,陳文浩最近惡補了大量的航天知識,自然知道這意味著什么這是足以改變航天工業進度的新材料。航天器在飛越大氣層時,外殼會與大氣劇烈摩擦產生高溫,最高溫度會超越3000攝氏度。
以地球目前的材料學科技水準,還找不到一種材料既可以承受如此高溫,還不會將這種高溫向內部傳導,同時又具有足夠的強度和韌性,可以勝任航天器外殼的需求。
世界上的幾大航天強國,對航天器外殼采取的耐熱保護措施主要有兩種做法一是給航天器外殼覆蓋一層專用隔熱瓦,二是給外殼涂上高性能的隔熱涂料。無論哪一種做法,在每次航天飛行任務結束后,都需要重新修補隔熱瓦,或是重新噴涂隔熱涂料,都需要花費高額的資金和很長的準備時間。
從軍事角度來看,這種材料的出現,也將足以影響到幾大強國的空軍發展策略。幾大強國還在耗費巨資研發的空天戰斗機,目前受限最大的兩大因素就是外殼材料和引擎動力,而外殼材料的限制還要大于引擎動力的限制。
畢竟無論是通過火箭助推還是加注液氫液氧,雖然有不少的缺點,但至少可以將飛行物送出大氣層。但是能重復使用、不用每次修復使用的外殼材料,目前根本沒有替代方案。
此外,強化版的鈦合金除了性能上的遙遙領先,還有一個巨大的優勢因為并沒有采用什么特殊的原材料,改變的只是不同原材料的配比,以及一些生產細節的要求,導致生產成本提升得并不多,大概只有8不到。對比它的性能,這一點點成本的變化完可以忽略不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