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浩說話間,大巴已經駛近了幾排廠房,穩穩地停在一片劃線的空地內。隨后,后面的幾輛大巴也依次跟進,每輛之間保持相同間距,同樣停了下來。
大巴靜止之后,開始平穩地緩緩下降,不過本身離地只有五十厘米而已,再慢也不過二三秒的事情,腳下有非常微弱的震感,已經停在地面了,大巴的自動門隨后開啟。
“之前已經設定了行程,定義了要停靠的區域。至于何時開門,何時啟動,這些細節動作則由大巴的控制組件自動判斷,大巴車廂內外都有景傳感探測器,會在保證安的前提下完成無人駕駛。”
陳文浩見不少人都對大巴的無人運行表露興趣,便解釋了一番原理。
騰訊的馬總在車廂內外打量了一番,問道,“第一次坐無人駕駛的車,印象深刻,外面有些公司已經要做路測了,陳總有沒有計劃?”
所謂路測,就是申請讓無人駕駛的汽車,開到真實路面,匯入普通人駕駛的車流中,從而收集更多數據。國內公司做這塊的,百度是絕對的第一陣列,馬總說的有些公司指的就是它。
在陳文浩沒有挾外星科技來攪局之前,國內互聯網三巨頭格局已定,都確定了自己的核心業務。不過也有例外,騰訊就一直想在搜索市場發力,不過始終沒有進展,最后連搜索的團隊都撤銷了。一來二去,兩家的老大雖然沒有公開撕過,但私底下總歸沒看上去那么不和諧。
無人駕駛的市場前景被集體看好,不過這一塊橫跨多項新興領域,對人才要求很高。百度在這塊布局早,積累多,后來者很難超越。
按照企鵝公司的風格,對這個新興的分支早就有點心動,只是找不到合適的突破口。今天馬總這一坐,突然發現了新契機,自然不能輕易放過。
他這一問,也是一種試探。人工智能軟件做得好,涉足無人駕駛簡直是事半功倍,只怪自己沒早點想到,否則就能提前和陳文浩溝通合作的事情。按照他對陳文浩行事風格的了解,除了最核心的人工智能,其他的項目陳文浩很少會部捏在自己手里。
之前的新型電池,就是證明,如果沒有陳文浩主動授權,組建產業聯盟的話,光這個單一業務都能獨立催生個百億市值的公司。可是,陳文浩說授權就授權了,還是以非常優惠的價格。
如今半年多過去,中國的電池企業已有向國際進軍的趨勢,中國的電子企業因為優先得到供貨,也受益良多。這讓企業界對陳文浩這人又驚奇又敬佩。有說高風亮節的,也有說理想主義的,說他技術天才經商弱智也有不少。
當然,對陳文浩來說,外界的閑言碎語根本無需理會。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做出這樣的選擇并不困難。可用的外星科技太多,隨意哪個都能轉換成巨額盈利,可是人的精力卻是有限的。
再說了,他的夢想是改變世界,又不是壟斷世界。以前是生活不易要為養活自己打拼,夢想只能深藏,如今有了機會,自然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陳文浩自然看出了馬總潛藏的意圖,不過也沒啥好掩藏的,實話實說罷了,“無人駕駛只是作為公司的技術開發和儲備項目,不會投入過多精力去做實體運營,馬總如果有興趣,我們下來可以聊聊。”
馬總自然是笑著一口答應,吉姆和思澤在一邊羨慕地看著,暗中打定注意一定要找機會參與其中。無人駕駛現在在國際上也是風投青睞的熱門領域,更別提有無限未來這樣的人工智能頂級公司發起。小扎倒是表現淡定,臉書的戰略目標依然是連通世界,還沒有太多資源去關注與社交不相關的領域。
談話寫成文字看著挺長,實際上不過幾句話、一兩分鐘的事情,此時,幾輛大巴的乘客還未部下車。陳文浩轉頭,準備向穆副省長等一行先介紹一下這邊生產區的不同之處。
此時,馬總的手機響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