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震撼到的不止這些孩子,學校不多的幾名教師也來了現場觀摩。
校長已經知道了陳文浩的身份,過來和他熱情握手,“高科技太厲害了,沒想到現在還能這樣上課,做夢都沒想到。”
已經提前熟悉了情況的女友在一邊幫著介紹,“這是韓校長,在這里已經任教三十多年了。學校沒有得到財政撥款擴建之前,這里就靠韓老師一名教師。”
陳文浩聞言肅然起敬,能在貧困山區做鄉村教師,并堅持這么多年,都是有信仰有韌性的人。選擇這種生活,可不是什么小說中描述的田園牧歌,而是真真切切要面對物質上的窘困。
“韓校長,你這邊有什么需求可以說說,我盡自己能力。”陳文浩主動提出。
已是滿頭灰白頭發的韓校長擺了擺手,“夠了,足夠了,這個高科技就能幫上大忙了!現在學校有財政撥款,硬件設施比原來好太多了,可就是太偏了留不住人啊,剩下的老師實在教不過來,有些課也不擅長。我看這個高科技就是好……”
老校長有點激動,同樣的話顛來倒去說了好幾遍,身體動作也有點大,手舞足蹈地像是收獲了寶貝的孩子一般。
但是并沒有人因此發笑。學校里能來的老師都來了,圍在老校長旁邊,見識過虛擬投影設備在教學上的應用后,他們都有點激動。身為教師,他們自然能明白這樣的互動教育模式對孩子們意味著什么。
在眾人的渴望目光下,原本只打算做一個班測試的課延續了下去,課件也輪換上了人教版的各門主課,參與測試的學生更是擴展到了所有年級輪流。
已經上過的學生也不肯走,寧可簇擁在窗臺位置,張大了嘴巴看著教室里的投影畫面。雖然沒輪到上課的沒有耳機,無法進行互動并聽到對應的內容,但僅僅是看著那些自然景觀、歷史場景,甚至是數學公式的投影,對這些山里的孩子來說,都是極其新鮮和稀奇的感受。
“好嘍,好嘍,都回家嘍,明天再來看,以后都能看到。”
直到超過了平常的放學時間,韓校長才開始組織老師,勸說孩子們放學回家。山里孩子雖然執拗,但對老師的話卻還是很聽從,戀戀不舍地離開了。
“最遠的走讀生要走兩個多小時山路才能到家,不敢讓他們太晚回去。”戴玉倩之前也參與到勸說學生的工作中,見學生走得差不多了,才回到陳文浩身邊解釋道。
測試課依然在上。留下來的學生還有二十多個,各個年級的都有,屬于住校生,都是回家單程時間超過三個小時的。學校宿舍和食堂供應能力都有限,只能滿足住得最遠一批孩子的住宿需求。
課程已經從主課改成了地理課,畢竟要照顧到不同年齡段孩子,風光美景是最具普及性的。
老韓校長主持好場面后,面帶歉意地過來打招呼,“孩子們平時都算聽話,只是從來沒見過,太好奇了,見笑了。”
他看看還在上課的教室,本來的安排是上兩節測試課,現在已經是第四節了,于是更加熱情,“這還麻煩陳總和各位專家,實在過意不去。我讓人去準備晚飯了,一會嘗嘗我們這的土特產,比不上城里的豐盛,就圖吃個新鮮。”
最終,老韓校長的飯局還是被陳文浩極力叫停了。他又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大少爺,自然知道以這些鄉村教師的收入,要自掏腰包承擔自己這邊十幾名工作人員的酒席,恐怕這個月的生活都要勒緊腰帶了。像這樣設在鄉村里的學校,自然不可能有招待經費的寬裕。
晚飯還是以公司的資源來解決。學校所在村幾年前就完成了硬化公路改造,五米寬的公路直接通往國道,通車條件還算便利。這次過來,考慮到學校接待資源有限,公司行政部門干脆從省城租用了三輛房車,一路開到學校旁的空地,接上水、電線路,工作人員的食宿就都能夠依靠房車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