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會真心想投降朝廷?
袁時中不信。
但相對之下,這封來自南陽的信卻是真的,自己老弟劉玉尺那七拐八彎的奇怪字體,一般人是模仿不來的。
甭管張獻忠到南陽是去干什么,袁時中想要盡快和劉玉尺會合的想法,也是情真意切。
在這個世上,除了這個小老弟,袁時中就沒有第二個親人了。
其實袁時中早有投降朝廷的想法,之所以一直沒有付諸行動,就是因為李自成勢大,不好動作。
袁時中一直以來的行動,相當于被闖營束縛著前進。
李自成也尖的很,打仗基本都是把小袁營排在前面當炮灰,然后他闖營撿現成的,袁時中早就對此不滿。
想到這里,袁時中道“八大王果真想投靠朝廷,與劉國能一樣?”
張獻忠聞言臉皮抖了抖,幾乎是咬著牙硬笑“自然是不想再做賊,與昔日兄弟團聚。”
闖塌天劉國能,是早期義軍中較有威望的幾支,當年他也是和張獻忠、李自成義結金蘭,共同受撫。
然而在這之后,李自成、張獻忠各有野心,分別復起,劉國能卻沒有,他是一心一意就跟著朝廷去干了。
現在的劉國能,自詡為“王臣”,朝廷指東他絕不往西,在各支官軍中極為活躍,屬于哪里有事兒跑哪里。
對昔日的義軍兄弟,劉國能也絕不手下留情,常說當年造反就是實在餓得不行了,如今朝廷給他官身,這份天大的恩情在上,自然要為此效死。
方才張獻忠笑呵呵的提起闖塌天名號,看似是羨慕劉國能已為朝廷副總兵,實則卻是對劉國能不顧結拜情義為朝廷效命恨之入骨。
袁時中覺得這姓張的演技實在是有些假,不過袁時中也不管這些,當初他之所以舉事,就是因為弟弟劉玉尺遭受不公正待遇被抓緊大獄。
如今劉玉尺已為官軍,他又何必繼續造這個反?
劉玉尺將計就計,笑道“我亦早有所愿,朝廷正朔,明運未終,我等還是各自受撫,為朝廷效力,這才是正道。”
果然,張定國說的不錯,這袁時中最大的弱點就在劉玉尺身上,聽聞劉玉尺已為官軍,決定受撫居然如此痛快。
張獻忠心中冷笑,面上卻道“既然如此,還是商量一番如何從李洪基手上逃脫,畢竟,闖營勢頭不小。”
聞言,袁時中點點頭,臉上露出深深的忌憚之色。
本來是越走越好,但倆人商量了半宿,也沒商量出個所以然來,沒什么辦法,離家出走的事情只好拖一拖。
第二天一早,李自成召集眾人本打算自臨潼渡灞水,然后圍困西安,拿下西安以做自己的根基之地。
然而灞水對岸有個官兵營地,領隊是臨潼總兵王定。
這個王定本來是駐守在臨潼,但闖營勢大,這小子直接棄城而走,本打算退入西安,奈何就藩西安的秦王朱存極不許,只能返回灞水河畔扎營。
列陣扎營后,王定便在灞水沿岸設置伏雷暗弩,日夜操練,欲與闖營決戰。
李自成這次會議,本來打算再把袁時中推出去當先鋒渡河,然后自己的闖營坐收漁翁之利,損失能小點,還可以撿現成的。
然而袁時中沒來,袁時中沒來也就算了,張獻忠也沒來,這倆人這么有默契的一塊兒沒來,李自成發現端倪了。
張獻忠是個極有野心的貨,素不服自己,這點李自成知道,早就讓劉宗敏防著他一手。
如今張獻忠沒來商討,在李自成這兒就像是個訊號,這張黃虎要動手了。
正在李自成打算先發制人,讓劉宗敏把張獻忠直接并掉的時候,袁時中以家中老母即將病死為由,寫了一份言辭懇切的辭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