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解禎期現在的選擇,讓他對解禎期的期望更高了。
“今日新晉進士的日程安排是什么?”
“上午去吏部進行報備,下午去孔廟祭祀。晚間在翰林院舉辦恩榮宴。”
恩榮宴也就是瓊林宴,因為元代改名叫恩榮宴,所以明代大臣也沿用了這個稱呼。
“傳解禎期進宮見駕,孤今日中午就想見見他。”
解家是朱瞻基在士林中間立的典型,對解家,朱瞻基自認也是仁至義盡。
所以,他不愿意出任何差錯,這解禎期如果可靠,那他就重用,要是因此對自己有了怨恨,那就把他打發到呂宋,讓他自生自滅了。
今日是傳臚唱名的第二日,這幾日,為了人新晉進士們享受一番,每日的行程安排的并不緊湊。
解禎期作為狀元,在吏部第一個進行了登記。這種登記就相當于后世的人事檔案,將個人的戶籍,家族人口,個人特長等記錄在檔。
因為沒有照片,檔案里面還有不少關于個人外表,甚至是身體的記錄。
比如身上哪里有胎記,少一顆牙,或者六指等,都要記載的清清楚楚。
這也是預防有人假冒身份。
解禎期第一個登記完,當面見蹇義接見的時候,向這位負責大明人事安排的大佬提出了不愿入翰林,而想外放的請求。
蹇義當然是驚訝無比的,他沒有想到解禎期傲氣如此大,因為朱瞻基的一句話,就想去海外來證明自己。
他當然是勸了又勸,解縉雖然有些不通人情世故,但是正因為如此,他跟朝廷的幾個堂官之間并無太大矛盾。
蹇義也愿意解縉這樣一個“單純”的人待在內閣里,并且占據內閣首輔的位置。這樣的話,內閣根本沒有直接影響六部的能力。
當知道解縉已經同意了解禎期的計劃,蹇義也無話可說了。
出了蹇義的公房,解禎期忍不住嘆了口氣。他當然知道自己的選擇有些冒險,如果能做出成績還好,三年,最多六年,他就能回到京城。
但是要做不出成績,他這一輩子就別想再進翰林院了。
不進翰林,做堂官還有機會,但是想要進內閣,反而沒有了機會。
但是,他不后悔。
因為入翰林這條路,他已經能看到終點了。如今朝廷政局穩定,最少在他的叔父沒有告老還鄉之前,他是沒有機會進入內閣的。
最多在翰林院修史書,或者擔任侍講,講讀,在經筵上表現一番,或者去給太孫殿下的孩子啟蒙。
在翰林院待個一二十年,等叔父解縉告老還鄉,他也才四十多歲,那個時候,也會成為學士,剛好進入內閣,擔任殿下的言官。
因為性格上面的缺陷,他不認為自己能有執掌一部的機會,更不可能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就像自己的叔叔,哪怕身為殿下的老師,也根本沒有掌握實權的機會,始終是個言官。
想要改變,就要從進入官場的一開始改變,走一條艱難一點的道路,從一開始糾正自己已經定型的性格。
更主要的是,讓殿下知道自己的決心。
解禎期是聰明的,他的思路清晰,為自己構劃的發展路線也非常可行。
但是在面臨這種巨大變化的時候,他的心里難免有些惴惴不安。
“中平兄,見過尚書大人了?”
說話的是同期進士陳安,陳安也是今次科考的二甲頭名,與解禎期在去年就已經相識,今日午間還約好了一同到府前街聚餐。
下午要拜祭孔廟,不能飲酒,瓊林宴被安排在了晚間,但是,同期進士一同小聚,只要不喝酒,倒也無妨。
解禎期面向幾個同科,長揖到底道“在下已經先行見過尚書大人,就先行一步,到府前街醉仙樓恭候大駕光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