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吏部,自然不是閑敘的地方,除了像解禎期這樣早期就曾入仕,并且對京城了解之人,大部分進士都沒有見過太多世面,在這個權力中樞里面戰戰兢兢。
幾人相約好,就此拜別,解禎期率先出了吏部。
承天門廣場上,處處人滿為患,特別是火車站臺處,那里排隊的人擁擠不堪。
解禎期倒是不用去擠火車,他們解家在京城定居多年,自家也有馬車。找到了自家的馬車,旋即就前往府前街醉仙樓。
而當他離開吏部之時,關于他自請下南洋的消息,就被吏部的吏員們給傳了出來,讓無數人震驚不已。
劉萬來到吏部,當然是撲了一個孔,聽說他去了醉仙樓,劉萬也就不在自己去找了,吩咐身邊的小黃門。“咱家先回謹身殿,你們去醉仙樓宣解禎期進宮,不可耽擱太久。”
解禎期在醉仙樓與幾個先期到達的同科還在暢聊,就接到了兩個小黃門傳來的朱瞻基口諭。
聚餐再重要,也比不上朱瞻基的召見。在其他人羨慕的眼神中,解禎期連連告罪,隨小黃門上了馬車,沿著西華門進了皇宮。
在此時已經是午時二刻,也恰好是要準備吃午飯的時間,而解禎期自請外放的消息,也已經傳開。
謹身殿內,朱瞻基的身邊這個時候就只留下了解縉一人。解禎期行過禮后,直起身來,朱瞻基面對臺下長身而立的解禎期就問道“有明一代,從來沒有狀元自請外放的先例,中平可是對我心有怨憤?”
剛站起身的解禎期連忙又跪下,俯首道“殿下明鑒,小臣非是對殿下有怨,只是在殿下指出小臣不足之后,勇于面對,盡力改正。”
“起身說話吧!”
朱瞻基使了一個眼色,劉萬上前扶起了解禎期,請他在旁邊的座位上坐下。
解禎期還有些不安,看到自己叔父輕輕點頭,心才稍定。如果讓朱瞻基誤會了他的心意,造成了隔閡,那他這樣做就得不償失了。
在這個時代,失了圣心,那仕途基本也就劃上了句號。
等解禎期坐定,朱瞻基才又說道“自十三年到現在,我認識你也已經六年了。這六年間,中平你在大部分時候,還是很讓孤滿意的。不過,在處事方面,因你經歷太少,經驗不足,還有許多地方需要加強。”
因為沒有其他人在,解縉插話說道“殿下,中平心高氣傲,少不經事,實乃老臣教導無方。”
朱瞻基回頭看了他一眼,忍不住哈哈笑道“還不如說是家學淵源吧!”
這一下輪到解縉大囧了,說實話,解禎期在很多方面,比他這個叔叔其實還做的好一些。
論書生意氣,沒有誰能比得上解縉。他幸運在給朱瞻基當了老師,要不然,早就被埋在雪堆里凍死了。
朱瞻基也不忍見解縉發窘,又說道“在孤的計劃里,你解禎期才高絕倫,是做學問的人才。今后的大明將會進入幾十年的快速發展期,不能讓百姓生活好過了,物質文明起來了,精神文明卻落后了。”
第二期的報紙,就刊登了朱瞻基讓解縉撰寫的《論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還引發了不小的轟動。
大明在精神文明方面,現在絕對是走在世界所有國家的前面。甚至可以這樣說,如今的世界,也就只有大明這個國家,是真正的文明國家。
所以,朱瞻基要求現在的大明,要盡力發展物質文明,讓老百姓的生活好過起來。
也是因為這一點,現在的儒家才積極起來,改良儒家,讓儒家思想跟上現在大明發展的步伐。
解禎期對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分別,是非常清楚的。他自認在如今的大明,也沒有多少人能比他對這些理論更加熟悉。
從永樂十三年,解縉被貶諦,解縉就一直按照朱瞻基的意思,在進行各種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