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王貴妃與皇太后二
皇太后想明白了,看大臣們還在論證著,大部分的大臣政見已經靠向了王貴妃,已經開始贊同王貴妃的政見了。
皇太后馬上站起了身,道,本宮有話要說,本宮聽了王貴妃之政見,甚是高興,見到了王貴妃為樓蘭古國出政出建議的心,本宮也很贊同王貴妃的想法及要付出的行動。
但是本宮有一事不明,還請王貴妃給予說明,就是關于漢王朝護軍之問題,如果漢王朝的商隊有軍兵保護,漢軍是否是隨商隊而行,商隊入我樓蘭城,軍隊是否一起進入,如果是,那我想護商隊的漢軍應有百八十人,入我樓蘭城后該如何管理,這可是百八十人的漢之強軍啊!
這只是一支漢王朝的商隊,如果在一天兩天內進入我樓蘭城的商隊有兩支,三支,漢王朝的護軍不就有二三百人之多,是什么概念,我不敢想!
如果漢軍兵進入城后,能與我國人和平共處還好,要是不能哪?
再就是二三百人的漢王朝軍兵啊,戰斗力可抵我多少樓蘭軍兵啊,國與國是友好,但是那不是一個國家啊!
皇上安善及王貴妃大臣們在朝堂上聽到了這里,一時間都不出聲了,也聽出了皇太后政見的意思,有的人體會得深一些,有的大臣體會的淺一些而已,但都知道漢王朝軍兵隨商隊進入樓蘭城,并非全是好事,并非代表無事。
王貴妃站起了身道,想國之物資充足,國人有吃有穿有用,請求漢王朝幫之。現在還沒有求,就考慮的如此復雜,怕這,怕那,防這,防那。
漢王朝與樓蘭古國通過了本貴妃已經聯姻,已經成了友好鄰邦,漢王朝派重兵不惜軍兵的傷亡,重創了匈奴國,得到我樓蘭古國什么了,沒有,什么都沒有,漢王朝只是想與樓蘭古國友好交往,不成為敵國罷了。
本貴妃來自大漢王朝,就這么大的能耐了,是求幫,是不求,請朝堂上的各位考慮吧,絕對吧!
現在作為貴妃的我,該說的都說了,該出政見的時候也出了,采納不采納是皇上及眾位大臣們的事了,本人靜等圣旨了!
皇太后道,王貴妃不要太激動了,本宮開頭不是說了嗎,本宮贊成你的政見,只是漢之軍兵能起到護送作用即可,商隊的安全保障問題是否可以這樣,來自漢王朝方向的商隊,由漢軍保護之,護送到樓蘭城即可原路返回之,出自樓蘭城的商隊,我樓蘭古國會派重軍兵保護,當然不是一百二百軍兵,這個作為我樓蘭古國皇太后來說是能實現的,絕對會保證商隊人員安全的,出樓蘭古國商隊,樓蘭軍兵會護送到漢王朝的邊境安檢處,即返回樓蘭城。
皇太后的話是在朝堂上講完了,這話可起了絕定性的作用,朝堂上絕大多數的大臣又倒向了皇太后的政見。
皇上安善也認為皇太后的政見好,說的有道理,只是這樣一來,王貴妃的政見是都贊同的,里面的內容方法是需要改動了,不知王貴妃還能不能為樓蘭古國的生存發展,國民們的生活而努力求于漢王朝了,是否會不容易得到漢王朝的支持了,是否會引起兩國間的矛盾了。
皇上安善這時道,王貴妃的政見是可取了,是全員通過了,母后所言有理,為了國之安定,繁榮,不知王貴妃還愿意在書信中與大漢王朝朝堂周旋,以求得漢王朝的幫助。護佑來自漢王朝的商隊,順利進入樓蘭城,以解我樓蘭百姓之物資的需求啊?
王貴妃在朝堂上聽得清清楚楚,知道了朝議政見的改變,沒有向自己想要的方向發展,而且自己現在不得不按自己提出的政見去實施了,還得顧及樓蘭古國一時的運行,這個皇太后真是一個心細之人啊,自己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計劃又停滯了,樓蘭古國怎么有這么多有智慧的女人啊!真是自己的不幸啊!
這次又得求漢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