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主思維敏捷,倒讓人不好回答。也許施主想要做的事情不需要找到了然師兄,找我們寺住持若谷大師也是可以的。”
沈慕蓉一愣,“不是上方道人嗎?”
“上方大師是道觀里的住持,我們住持是若谷大師。”
“我爸媽來都是找上方道人,我還真的沒聽他們提起過若谷大師。”
“如此施主不如進廟一坐,如何?”和尚一側身,伸手出來“請”沈慕蓉。
沈慕蓉抬手看了看表,反正時間還早,去寺廟里坐坐也不是不可以。
“好,那我去打擾一下若谷大師。”
沈慕蓉跟在和尚身后走進寺廟,和尚帶著她直接來到了大雄寶殿。
“施主請隨意,我去請若谷大師。”
沈慕蓉點了點頭,四處看了看。
面前不遠處有三個蒲團,沈慕蓉走過去,在正中間的一個蒲團上面跪了下來。
來到寺廟總要拜一拜才合適,對吧?
她低頭一拜到底,發現蒲團下面伸出來一張紙的一角。
沈慕蓉略微抬起膝蓋,把蒲團下面的這張紙抽了出來。
上面有這樣一段話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奪舍之人只是還魂,如何與五臟協調?肝在志為怒,心在志為喜,脾在志為思,肺在志為憂,腎在志為恐。有喜則怒悲憂恐皆消,施主別來無恙否?勿念。
落款是一個簡筆畫,一顆心里有一個大大的“了”字。
沈慕蓉剛開始看以為是一個數字“3”后來才想明白這是中文字“了”。
這顯然是了然留下的字條。
她就知道那個和尚故意不說實話,明明他們就是認識了然,怎么偏偏裝作不認識呢?
沈慕蓉把紙條放在口袋里,站起來往大雄寶殿后面走了過去,一邊走一邊喊著“有人嗎”。
還沒走到門口,遠處就走過來一個身穿袈裟帶著一串佛珠的老和尚,應該就是這里的住持若谷。
若谷大師走到沈慕蓉面前單手作禮,“施主您好。”
沈慕蓉還禮以后馬上從口袋里拿出那張紙條,“若谷大師,剛剛那位師父說他不認識了然居士,但是為什么我在蒲團下面發現了了然居士給我留的紙條呢?”
若谷沒有接過紙條,“每日寺內有緣人絡繹不絕,許是這位居士師兄不知何時留下紙條等著施主來取。”
沈慕蓉忍不住發出了一聲驚訝“啊?”
“聽施主所講,這位居士似乎是位世外高人。高人行事我等修行未夠無法參透也是有的。無論如何,施主是否得到了想要的呢?”
“算是也算不是?”
“何解?”
“這上面說的一些我不懂,比如說怎樣能夠做到’有喜則怒悲憂恐皆消’,哪有人一天到晚都是開心快樂無憂無慮的?所以這個怒悲憂恐不可能沒有啊。”
“可以的,貧僧不才時常可以無怒無悲無憂無恐。”
“怎么做到的?”
“心性純潔如孩童即可從生活中發現喜樂。”
“大師,你不沾世間煙火,自然可以保持童真,我一天天要應對那么多人,保持不了啊。”
“或者從童年生活中找尋快樂的源泉——”
“我的童年沒有什么值得紀念的快樂事情。”
“是嗎?貧僧不以為,施主不是要去你的童年找尋,要去別人的童年找尋。”
沈慕蓉突然有一種五雷轟頂的感覺,她說的自己的童年沒有快樂,其實說的是葉瓊伊的童年。
那么真正的沈慕蓉的童年呢?是不快樂的嗎?
“找尋快樂,喚醒屬于童年的美好回憶,施主一定能夠得到你要的。”
沈慕蓉沒有說話,若谷走近她身邊,語重心長地對沈慕蓉說,“有些事情必須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