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也有鄉(xiāng)下人的那種狡黠和猥瑣,但是總體上來說還是善良的。除了幾個無賴和痞子,其他人都有些骨氣。秦昭把他們當(dāng)作自己的第一批跟隨者,是天然的選擇也是理智的選擇。
所以秦昭就開始在秦家村規(guī)劃村墻了。自己未來的基地自己當(dāng)然要好好防守,做到萬無一失。
秦家村是南北長東西短的形狀,東西寬二十丈左右,南北長九十丈左右。
秦昭把村墻修得比較寬裕,留下未來建廠房需要的土地,要修的村墻合計是二百二十丈左右,就是后世的七百二十米。
村墻高一丈五尺,也就是后世的五米左右,防守者相當(dāng)于站在后世二樓和三樓之間的高度。
修墻時候先把荒地上挖來的泥土倒在村墻規(guī)劃地上,然后每十五名村民一組,十人先是大聲吆喝,用十五根麻繩從十個方向拉起一個兩百斤的平底石盤,把石盤拉到兩米高的高空,然后再一起大聲吆喝,狠狠往下拉石盤讓石盤砸在泥土上,把泥土錘實。
每個地方都要這樣錘十幾次,把土壤錘得和石頭一樣堅硬為止。
這樣修建的村墻十分牢固,不懼風(fēng)雨和撞木沖擊。不過相對來說修建的速度就比較慢了。
秦有理在村里到處嚷嚷,讓村人都出來群力建村墻。村里閑著的男女老少都被秦有理喊出來了,每天都喊出兩百多人在村墻基底上夯土。這些村民的力氣雖然不大,但是好在人多力量大,兩百多人一起勞動的話每天能夯七、八丈的村墻。
秦昭雇傭的三十個家丁是不來修墻的,那些壯丁要在插云峰上壯聲勢保護戰(zhàn)利品,畢竟山上除了銀子還有大量的盔甲武器戰(zhàn)利品,這些都是非常值錢的東西,需要人保護。插云峰有寨門防御,安性比秦家村好得多。
那些壯丁還要練習(xí)武藝,才能成為秦昭手下合格的家丁。
這樣算下來,刨掉春耕農(nóng)忙時候的時間,村民大概一個多月能把村墻的夯土部分修好。
然后就是包磚修女墻了,這是真正要動用秦昭銀子的地方,耗資巨大。考慮到這已經(jīng)是崇禎十七年,馬上就是南明和滿清混戰(zhàn)的亂世,秦昭還是決定在土墻上包磚建女墻,讓秦家村擁有更好的防御力。
如果部村墻都包磚,恐怕要磚三十多萬塊。即便秦昭現(xiàn)在坐擁插云峰戰(zhàn)利品,要買下這么多磚塊也要大出血。
秦昭還要付家丁月錢,實際上還真擠不出銀子買磚包墻。
秦昭的事業(yè)百廢待興,到處都要花銀子,繳獲的銀子怎么算都不夠。
要想個什么法子出來賺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