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做為兵的一方斗得這么游刃有余底氣十足。平日里文官動輒滅人一門的恐怖形象轟然倒塌,這鄭成功的手段已經超越了他的認知水平。
秦昭看了看秦有理,又看了看鄭成功,笑道“四爺好手段。“
鄭成功小心地在棋盤上放下一枚白子,笑道“我贏了!“
秦昭看了看棋局,笑道“確實是四爺贏了。“
鄭成功哈哈大笑,說道“什么手段,你去福建打聽打聽,我們鄭家人素來是這么做事情的。真要說手段的話,倒是你的手段讓我更感興趣,你說的那個自生火銃的想法我這幾天想了又想,當真是覺得妙不可言。“
“一旦問世,影響恐怕不止廣東福建兩地啊!“
秦昭看了看鄭森,也就是未來的鄭成功。
“既然四爺如此感興趣,我現(xiàn)在就為四爺畫出來如何?“
鄭成功頓時眼睛發(fā)亮,冒出十二分的欣喜出來。
他一揮衣袖,大喝一聲“拿筆來!“
其實在這個時代,不管是在東方還是西方,燧發(fā)槍都已經被發(fā)明出來了。
在大明,崇禎八年南京戶部右侍郎畢懋康造自生火銃,使用燧石打火,取消了不方便和消耗射手時間的火繩。這個發(fā)明被記錄在《軍器圖說》一書中。
“銃遇風雨不便,凡銃必先開火門,乃可對敵舉放。往往有被風雨飄濕而不能一發(fā)者,有未及照星而誤發(fā)者,(自生火銃)須將龍頭改造消息,令火石觸機自擊而發(fā)藥得石火自燃,風雨不及飄濕,緩急可應手。”
然而無論是在東方和西方,剛剛誕生的燧發(fā)槍都因為結構不夠完善而缺乏實戰(zhàn)價值。
比如最簡單的,因為打火石和火門設計的位置問題,第一代的燧發(fā)槍往往需要射手使用很大的力氣克服彈簧力摁下扳機才能點燃火藥。射手把力氣集中到扳機上,用那么大的力氣,自然就無法專心一致地瞄準目標了。
西方從1547年造出第一把燧發(fā)槍后,一直在完善燧發(fā)槍的結構。一直過了一百年,到了十七世紀的中葉才真正造出有實戰(zhàn)優(yōu)勢的燧發(fā)槍,大規(guī)模裝備軍隊。
像畢懋康所造的那樣的初代燧發(fā)槍,鄭成功見過,也知道其缺點,并不關注。
但是秦昭是什么人?魯班在世一樣的人物。鄭成功堅信秦昭畫出來的燧發(fā)槍必然是成熟的,有實戰(zhàn)優(yōu)勢的。
秦昭接過筆墨,用豪尖在紙上細細作畫,很快就畫出了一個燧發(fā)槍槍機。
秦昭畫的槍機,當然是十八世紀燧發(fā)槍最成熟時代的產品。
鄭成功等秦昭把圖紙吹干,才小心翼翼地雙手捧過去。
只看了一小會,鄭成功就笑容滿面。
“妙!妙不可言!“
“秦老板當真是魯班在世!“
秦昭看了看鄭成功,突然說道“四爺給我運一船日本火藥來。”
鄭成功還沉浸在對燧發(fā)槍的驚嘆中,半天才反應過來。
“一船?”
“我要跟四爺買五萬斤日本火藥。”
鄭成功倒吸了一口涼氣。
這個秦昭,怎么總是跳出尋常人的思維方式,下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棋出來?
一次買五萬斤火藥做什么?就是一百門大炮的船隊也用不了這么多火藥啊!
“四爺,如何?”
鄭森笑道“如今你我已是盟友,既然你要買火藥,我自然幫你販賣過來。這是天上掉下來的生意,沒有不做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