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公府上的人愿意收下這份禮物,就直接將它拉走;如果不想要,只需丟在那里即可,傍晚時自然會有人回收車子。
門房不情不愿地走過去看了看。常年迎來送往的他也也是個識字的機靈人,才拿起油布下的信讀了兩句,他便眼珠一轉、喜上眉梢,急匆匆地跑進府里喊人去了。
工部王侍郎府上也是一樣。
他早就是鏡報的鐵粉了。辦完公務回家后,他聽說有人送來了禮物,便舉步跟著下人來到了一處隱秘的所在。拿起車上的東西端詳良久,他不禁喟然嘆道“這份禮品雖不值多少錢,卻是厚重得很吶!”
不光富貴之家,京城的一些貧苦人家也收到了同樣的禮物,只不過他們算是借閱,畢竟家里地方小、難以堆放如此之多的雜物,有人回收倒免去了后顧之憂。
坐鎮浦化鎮的蕭靖聽著各路人馬的回報,緊鎖的眉頭漸漸舒展開了。
盲報的推廣十分順利。絕大多數目標都收下了報社送去的木板,即便是一些不喜歡鏡報的老頑固也沒有拒絕。
這要歸功于蕭靖的安排。
在這個缺乏相關科學知識的年代,各種殘障一般都會被聯系到諸如因果報應之類的因素上。所以,家里有盲人對于那些高門大戶來說是件很私密且羞于啟齒的事,想讓人接受盲報又談何容易?
有鑒于此,蕭靖讓送報的人在城外將盲報換到了尋常的板車上。上面蓋著布,誰也看不出來里面是什么東西;連負責運送的人也換了一茬,再加上車子又停在不起眼的地方,誰都不會把盲報和這些人家聯系到一起。
所謂盲報,實際上就是蕭靖將后世的盲文和拼音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了加工,繼而引進到了大瑞朝。這年頭沒有像樣的材料和工藝,他也只能用最費時費力卻唯一可行的方法用木板一點點雕出來!
大費周章地趕工了半個月,才搞出了這三十份。算上隨盲報附贈的拼音說明,報社這次可是結結實實地砸了一筆錢。
想奪走雪兒的人,來分個勝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