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只手把吳鉤,煙花三月下揚州。
何明遠一行人離了長安,一路向東,經汴州上運河,沿江而下,直驅維揚。
原本他是想去金陵的,但當他上了運河之后,才想起來,在古代,有一個比金陵更好的去處,那便是——揚州!
此時的揚州還沒有像幾十年后那樣地位重要,揚一益二的格局尚未形成,江南雖然經過了吳晉六朝的發展,但現在還仍然無法超越北方。
而何明遠正是看中了這一時機,時代的弄潮兒?老子要做時代的領軍人!
開元二年,春,三月
清明時節,春風拂面,細雨如絲。
行人穿著南朝特有的高齒屐走在濕漉漉的地磚上,身上的寬袍大袖配合著油紙傘,以天空中的蒙蒙細雨為點綴,簡直就是一副漫畫,這種意境,就像那句多少樓臺煙雨中一樣,讓人感到無比的寧靜與悠閑。
與胡風盛行的長安不同,這里的漢韻較之北國而言,更加濃厚,如果你到了這里,可能會誤認為這里是某個島國,但這其實并不夸張,畢竟,他們的吳服木屐就是來自這一帶。
現在有一種觀點,叫唐在倭國,明在朝鮮,而在八世紀,也可以說一句相似的話,叫漢在吳越。
想當初隋文帝滅陳,聽到陳國的宮廷音樂都不禁感嘆這才是我華夏正音啊!
當何明遠第一次見到江南風景的時候,也嚇了一大跳,他還以為自己從運河直接漂洋過海,來到扶桑了呢?
主要自己在長安也確實沒見過穿木屐的,而以前在電視里早就形成了一種習慣,那就是,穿木屐和服的一定就是倭人,而中國的形象則是鼠尾辮,瓜皮帽,長袍馬褂,提籠架鳥,這確實也是令廣大網友憤恨的一個形象。
揚州城和長安的布局不同,這也是令何明遠驚訝的地方,它竟然沒有羅城!
這里唯一的一座城池就是在唐朝初年建造的一座子城,也叫牙城
后世揚州城的羅城還是在安史荼毒中原后,才建起來的,不得不說,安祿山是唐代經濟中心南移的“大功臣”?。?
何明遠一行人下意識的就向著地平線上的那座城池走去。
當看到揚州城的時候,他也不禁感嘆起來“真寒酸吶!”
何明遠摸著自己的下巴,發現自己好像陷入了歷史常識的怪圈,一千多年前的揚州果然有派頭。
東西兩千米,南北一千五百米,這哪里是個城???這不就是個據點嗎?這和長安的西市有什么區別?
他仔細思考一番后有些明白了,揚州之所以不修城的原因是根本不需要,揚州是什么地方?中原腹地。
大唐是什么國家?一個一向只在他國領土作戰的八世紀燈塔國。
連長城都懶得修還會修揚州?
就在他彷徨的時候,他發現自己在思考的方向上就是錯的,為什么非得進城呢?
揚州城池雖小卻有一個最大的優點——自由!
這里不用像長安那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需要按時關門開門,想必草市和夜市在揚州比長安要發達的多,這里比長安更自由,所以,賺錢的機會也更多!
早知道就下江南了,長安固然有巨大的市場,但競爭也同樣激烈,自己不正是陷在政治漩渦中才險些喪命的嗎?
何況……秦淮歌妓,揚州瘦馬,嘿嘿嘿!
……
何明遠他們就近在子城南岸的九曲池一代找了一家邸店,這里和子城隔江相望,窗戶底下,就是潺潺的河流。
這個時候的揚州,還沒有瘦西湖,也沒有瘦西湖上的諸多亭臺樓閣,就是簡簡單單的居民區,看到人們坐著小舟來往與各地之間,這讓何明遠想起了意大利的一個城市——威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