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可能會問,古代不是有銀票嗎?再不次,飛錢總是有的吧?怎么還得把錢拉來拉去的?
這里有必要為大家解釋一下古代的生活方式,銀票,是北宋才有的東西。
而且銀票這東西最初只能算存折和支票,而且還是由民間自由發行的,并不是法定紙幣。
而且在古代,一旦由朝廷發行紙幣,那就等著當擦屁股紙吧!
從大明寶鈔到大清銀票,無不造成了通貨膨脹,而北宋的徽宗皇帝連銅錢都不放過,直接大筆一甩,在一枚銅錢上刻上幾個字大錢當十,然后就能明目張膽的搜刮民財了。
自古以來官方發行紙幣,基本上都導致了通貨膨脹。
而私人發行的銀票雖然可能會有倒閉的風險,但卻價值卻比官方穩定的多。
這些講信譽的商家都會根據自己的銀庫真實錢幣的儲有量而酌情發行。
官方?想印多少印多少,其實就等于變相的搜刮!
而唐代的飛錢則更原始,它原本是商人為了便于攜帶而寄存在各地官府,水陸要道的衙門產生的,人們往來只需要一封信便可提取,而官府從中也能暫時借用或者收取匯水,這便是飛錢。
到了后來,有的富商巨賈看到了這個行業有理可圖,于是也在各地辦起了錢莊,管理異地匯兌,這就叫柜坊。
但由于這是近年來才發展起來的業務,還沒有在天下通行開來,而且由于唐代較為封閉的里坊制度較為嚴格,商業的流通程度遠遠沒有北宋那樣高效,所以,柜坊的異地匯兌還沒能做到匯通天下。
而何明遠也看到了這個商機,但他現在的實力還不足以引領風騷,所以積攢力量還是第一位的。
吃一塹,長一智,閭懷仁教會了何明遠一個道理羽翼不豐,不能高飛!
現在這個雛鳥,還需要些時日,才能翱翔萬里。
……
在揚州的街道上,可以看到有趣的一幕,那便是,一高一低兩個小白臉,前后相隨,何明遠跟在自己那個“家奴”的身后,游覽著揚州的風景。
他們在多方打聽之下,來到了揚州的交易地點——南市。
很多人也許會下意識的認為會有北市,其實不然,揚州的市場只是因為在南面才被稱作南市的。
這里長五百米,寬一千米,是許多雜貨的主要交易場所,而像食店,酒肆這些服務業都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了。
一路走來,沿著河流的人家,家家開著門店,邸店,食店,藥鋪,酒樓,應有盡有,比長安的里坊繁華多了。
看著熙熙攘攘的人群,何明遠感慨起來“這才是我想要的局面啊!”
聽他的口氣似乎揚州城已經是他的天下了。
他們轉了好長時間,終于在南市的十字路口找到了他想來的地方——牙行。
在這里他能夠更容易找到一個經理和門店。
走進牙行,只見辦公大廳里的人來來往往,絡繹不絕。
二人獨特的圓領袍和這些身著深衣的江南士紳顯得格格不入,馬上就引來了異樣的目光。
而他也并不在乎別人怎么看他,畢竟,這些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錢,三萬多貫,算不上巨富,怎么著也躋身上流了。
這時,一個牙郎迎面走了過來,他穿著一身黑色短打,頭上帶著巾子,與長安的牙郎一點都不一樣。
“掌柜的前來鄙店可是要轉賣貨物?”
何明遠也沒工夫和他啰嗦,直接問道“你們這兒有出售的門店嗎?”
“沒和你說話!”
牙郎一把將何明遠扒拉到了一旁,走了崔若萱身邊,十分客氣地說道“客官貴姓?”
崔若萱尷尬地看了看何明遠,說道“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