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著天空中飛翔著的信鴿,發出無限的感慨。
“江兄,是你嗎?”
從閩南到揚州,千里之外,你幾時能來?
現在他才明白為什么古人的離別情最深,一別就是三年五載,如果遇到些事情,那可能就是一輩子。
思念對方的時候,只能靠信件來往,而信鴿,也頂多算古代的短信。
“短信?短信?”他一人喃喃自語道“短信好像可以訂餐唉!”
心中的火焰頓時燃燒了起來,這是一個商機,一個前所未有的商機。
今天外賣的受眾大多是大學里的學生,和公司里的上班族。
而唐代誰會坐在家里點外賣呢?
學生?不可能!唐代的那些學生放到現在估計都是社科院的,哪有那么多?
上班族?應該就是伙計,工人了吧?他們會不會點外賣呢?只要配送費低的話,應該也會點的。
還有青樓,他們一般都會派手下的龜公來點飯,揚州的青樓窯子不少,這也算一批受眾。
還有南市的商人伙計們,碼頭的纖夫。
南市三萬多家商戶,作坊工人起碼不下幾十萬,只要有十分之一的人去訂外賣,自己就賺翻了。
可信鴿送信是個問題啊!至今何明遠都沒搞懂信鴿是怎么送信的。
面對這種專業性問題,他只好叫來了老高,畢竟他比自己多活幾十年,日常生活上的東西總是要比自己懂的。
“阿郎是說信鴿嗎?其實很容易,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利用其歸巢的本能,也就是將鴿子帶離巢穴,然后放飛,它會自動找到巢穴方向,飛回家里;第二種就比第一種要方便了,能夠兩地往返。”
“那怎么才能讓它們兩地往返呢?”
“這就要靠訓練了,比如讓信鴿往返于九曲池和明暄店之間,給信鴿在明暄店喂食,但不讓它進鴿舍,鴿舍在哪呢?在九曲池,它吃飽了,就會飛回鴿舍,餓了就會飛來明暄店,這樣就做到兩地往返了。”
“哦~原來如此!”
老高的一堂科普教學解決了何明遠多年以來的謎團,看來什么都逃不過衣食住行啊!
有了老高這番講解,他知道該怎么辦了,利用鴿子反巢和就食的本性,可以讓鴿子帶著訂單往返于明暄店和客戶家里,而揚州本地也沒有鴿子的天敵,基本不會走失。
但有一個問題就是,難道還得讓每家每戶養一只鴿子嗎?
想到這里,何明遠不僅發起愁來,這種行為不現實啊!
就在這時,楊朝先從外面回來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