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富貴嘴快,率先回答“聽說咱爺爺的爺爺那一輩還有更好使的家伙,可是到了咱們這輩就不會了。而且種的地是他顧千戶的,又不是咱們自己的,誰愿意費勁去琢磨那些玩意!再說了,咱們在顧千戶眼里都是不要錢的長工,連飯都不管。他只要能收上麥子,又怎么會多花錢置辦器具?”
陳雨點點頭,勞動者缺乏積極性,田產所有者不愿投入,看來這就是傳統耕種方法漸漸失傳的原因了。這幾天他一直琢磨另一個時空在網上看來的冷知識,今日派上了用場。他一邊說,一邊比劃。
“你們看現在咱們是用鐮刀一兜一兜地收割,還要歸攏割下來的麥穗,一來一往太耽誤時間。如果用竹篾編一個比簸箕大的工具,一側裝上這種鐮刀——咱可以管它叫綽——只要一割,麥穗就自然掉進了綽里面,然后做個籠子放在木架子上,給木架子下面裝四個小輪,用繩子系在腰間拖著走,隨手把落在綽里的麥穗往后倒在籠子里,等滿了就拉到打麥場去。這樣是不是比現在的效率高很多?”
其實說穿了,這就是后世收割機的人工簡易版,雖然與機械化的收割機效果天差地遠,但原理是相通的,早在元代就出現了,到了明末,因為種種原因,漸漸失傳了,反倒要陳雨這個穿越者教給古人。
衛所的軍戶已經淪為農戶,一輩子都是跟田地打交道,跟農活有關的東西一點就通,張、鄧兩人很快就明白了這種工具的便利,鄧范贊賞地說“雨子兄弟腦瓜子靈……靈光得很,我看行。”
張富貴急不可耐“都說行,那就做個試試看唄。”他找來了木板和竹篾,鄧范按照陳雨描述的思路當場打造了一個收麥器。周圍的軍戶看著幾個人鼓搗,漸漸都停下了手中的動作,朝這邊看了過來。
張富貴性子最急,當場試驗。他找了根繩子把有輪子的籠子綁在腰間,就開始驗證效果。只見他一揮手,一片一片的麥穗就順著刀刃滑入了叫綽的工具中,然后順手往身后一揚,倒入了籠中,整個動作一氣呵成,速度比之前快了好幾倍,沒多久就把籠子裝滿了。
“這玩意好使!”張富貴大喜,“一個人能抵十個人用。”
這下軍戶們都看出了門道,紛紛圍了過來,七嘴八舌說“雨子兄弟,有這好玩意,教我們也做個吧……”
陳雨等得就是這一刻,他大聲說“大家放心,我就是為了讓大伙干活更快,絕不會藏私。誰也不想挨軍棍不是?”
鄧范贊許地沖陳雨點了點頭,扭頭對眾人說“兄弟們,這個好點子是雨子兄弟想出來的,得記著他的好。這家伙做……做起來也不難,我這就教大……大伙,早點做出幾十個農具出來,明日好……好干活!”
“雨子兄弟真是仗義!”軍戶們紛紛說。在鄧范的指點下,軍戶們掌握了制作農具的訣竅,各自尋找材料和工具忙活去了。
陳雨看了看眾人離去的背影,對張富貴說“我是不是也該做點啥?木工我不會,找材料沒問題。要不你帶我回所城,拆了我家那幾塊門板吧,這倒是現成的材料。”
張富貴瞪了他一眼,呵斥道“你腦子沒壞吧?咱海邊風大,拆了門板,風呼呼地灌,你能受得了?再說了,點子是你想出來的,大伙承你的情,還能少你這幾塊木板?交給我和鄧大哥吧,你就好好歇著,明天等著干活吧。”
陳雨笑了笑,便跟著張富貴回千戶所了。
麥田離所城不遠,只有三里地,兩人回到家里時,太陽還沒下山。
威海衛備御后千戶所隸屬于威海衛,離衛城很近。陳雨剛穿越時,沒進入過衛城,但也隔得遠遠地眺望過磚石結構的城墻,高度將近10米,對于很少見識古代城墻的陳雨來說,已經略微超出想象范圍了——畢竟只是偏遠的海防衛所,能有這樣的規模很不錯了。
可是幾里之隔的千戶所所城就有些凄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