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井上政重的話之后,德川家光第一反應就是不能輕易用武力解決對馬藩的問題,必須從長計議。他詢問眾人“關于如何處置此次事件,諸君有什么建議?”
松平信綱的態度比剛才要緩和一些,但還是堅持相對強硬的立場“將軍,屬下認為應當懲罰宗義成,勒令他更改生絲交易的價格,維護幕府的權威。無論如何,這些外樣大名絕不能放縱,必須敲打。對馬國的參覲交代(附1)是三年一次,將軍可令他即日前來江戶,接受質詢和嚴懲。”
德川家光不置可否,轉向其他人“其他人的想法呢,是否和信綱一樣?”
酒井忠勝謹慎地說“松平君的話沒錯,人參是必須要購進的,生絲的秩序也不容破壞,但是是否懲罰宗義成,怎么懲罰,需要謹慎的對待,具體如何做,請將軍定奪。”
阿部忠秋則旗幟鮮明地表明了不同的看法“將軍,對馬國力積弱,宗義成沒有與幕府對抗的本錢和膽量,如果單純地懲罰宗義成,只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明國有句俗語,叫做解鈴還須系鈴人,既然釜山的倭館被明人竊據,而宗義成無力收回管理權,我們應該把矛頭對準那個叫陳雨的家伙。”
酒井忠勝問道“阿部君,難道你想鼓動將軍對明國宣戰嗎?你忘了豐臣秀吉擅自征伐朝鮮對本國帶來的災難了嗎?”
德川家光也不安地說“對啊,如果井上政重說的都是事實,那么這個明國將領不是容易對付的人,動用武力著實是下策。”
“將軍請放心,阿部并沒有慫恿您動武的意思。”阿部忠秋解釋,“明人想從我們這里賺銀子,主動權在我們手中,想要對付他,有的是辦法,并不一定要動武。”
“那你的意思是?”
阿部忠秋狡黠地說“明國有個成語,叫兵不厭詐,既然在貿易中我們最大的本錢是銀子,那么就可以從銀子上面想辦法。現在和外國商人交易使用的是慶長金銀(附2),其中以銀為主,而且是銀8銅2,成色極高。既然明人用生絲降價的辦法攪亂長崎的貿易秩序,還仗著壟斷貨源的優勢提高人參的價格,那么我們也可以以牙還牙,降低慶長丁銀、豆板銀的成色,這樣一來,兵不血刃就解決了問題,我們足以利用之間的差價來彌補人參提價的損失,并打擊明人破壞生絲秩序的行為。”
德川家光想了想,這等于是給銀子摻水,同樣的銀子可以購買更多的貨物,吃虧的是賣方。他疑惑地問“金銀改鑄是大事,如果僅僅為了對馬事件更改國策,引發鄭芝龍、南蠻人和町人的不滿,甚至造成國內的動蕩,會不會得不償失?”
雖然限于歷史局限性,作為封建社會的統治者,德川家光并不清楚增發貨幣、通貨膨脹的概念,但是降低貨幣成色對國內經濟和對外貿易的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現在的幕府收支能保持平衡,石見銀山等地的貴重金屬產出量充足,似乎還不到動用這樣手段的時候。
阿部忠秋鎮定地回答“不必把改鑄金銀的政策推向國,既然是為了解決對馬國那邊輸入人參和生絲的問題,可以考慮只向對馬國這種特鑄銀,長崎等地并不受影響。”
“單獨在對馬國流通?”德川家光仔細考慮之后,點了點頭,“這個提議不錯,既打擊了自以為是的明人,又不影響長崎和其他地方。那么特鑄銀維持在什么樣的成色合適呢?”
阿部忠秋說“屬下提議,針對人參漲價3成,可以改為銀6銅4。”
酒井忠勝等人紛紛贊同“這個比例不錯。”
德川家光見大家都同意,便采納了這個建議“很好,就用特鑄銀代替慶長銀,投入對馬國流通。”
于是,針對陳雨的應對辦法就此出爐,幕府決定改用成色低許多的特鑄銀代替成色、質量頗高的慶長銀,用來支付對馬國進口的人參和生絲,甚至還特意取了一個名字,叫做“人參代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