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裴守沖用了一個小時的功夫同李清焰說接下來的那些話。他們說話的時候,窗外的天空慢慢變得陰沉。不多時,開始下起細雨。但很快天氣變得更冷、又起了風。于是細雨變成了雨夾雪,漸將窗戶糊滿了。
李清焰靜聽,極少打斷他。而裴守沖在說話時神情平和鄭重,看不出什么破綻。這叫李清焰不得不覺得,他所說的這些話,該至少有八成或者九成是真實的。因為倘若打算欺騙自己來達成什么目的……絕不會說出這些聽起來像是某個拙劣的、脫離現實的、難以想象的奇幻故事一樣的“過往”。
以下,是兩個人在一小時的時間里里的對話。
“要說清你的身世,就得先談你的父親。要談你的父親呢,則必須談到歷史上的某個人。這個人,我猜你已聽說過很多次——啊,用不著想,你一定從沒在意過他。”
“你在進修班和西伯利亞的時候一定學過六宗五派的歷史,還有其中一些出類拔萃的人物的生平。也一定知道那些青史留名的祖師們,大多在修行技術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譬如說,獨創一門功法,或者改進一門功法。”
“那么現在請你仔細想一下,書本中在提到他們自創、或改進什么功法的時候,一般怎么開場呢?”
李清焰是想了一會兒,才說“一般,說某人……在某時某處‘天人感應’、心有所動,怎樣怎樣,或者說……嗯……在某時某處‘偶遇奇人’、心有所悟,怎樣怎樣,又或者……或者……咦?”
“是了。你已經發現了——沒有‘又或者’。你所看到的幾十近百位人物,乃至更多的名留青史卻沒上你們的課本的人物,在介紹他們是如何取得某種成就時,開場都只有這兩句話——或是天人感應,或是偶遇奇人。”
“以前也有細心的人發現這個問題。其實這樣的人太多了——那些孩子們讀歷史,常會意識到這件事。那么給他們的答復大概就是,這兩種固定的句式,是古時候人們寫傳紀時的常用模式。說古時候的大賢者敬畏天地鬼神,覺得修行法門原本就存于世間,自己僅是機緣巧合偶爾開竅,才得到了它們。不敢貪天之功,因而要假借他物。”
“可現在我要告訴你,這兩句話,都是有具體意義的。第一句天人感應我們暫且不談,先說第二句偶遇奇人。這個奇人,所指的其實是一個特定的人。”
“我們當中的一些人認為,這個奇人,其實就是指你的父親。也有另一些人認為,這個奇人該是指你的父親所屬的一個……類似組織、或是宗派的存在。如果這個宗派、組織真的存在,那么它的傳承模式很可能是一對一的——即只有一位師傅,只有一位弟子,代代相傳。”
“因為最初的遇到那位‘奇人’的祖師,約是在四千八百多年以前。那時候,距祖魂現世不過兩百多年而已,但只過了這么兩百年,卻已有了道門了。有關這段歷史,現在也有許多的爭議。近些年有些人說,咱們六宗五派美化了那段歷史。說祖魂現世兩百年,沒可能立即建立那種規模的宗派——門下弟子數以千計、萬計,甚至取代了凡間的王、天子,統治了九州大地一段時間。”
“但實際上,一點兒都不夸張。咱們沒有美化那段歷史,相反的,還刻意矮化了那段歷史。因為第一個修行門派的出現,實際上是在祖魂降臨之后的第六年。第一部修行功法的出現,實際上是在祖魂降臨之后的第二年。”
“對,你會想要問,怎么可能在神通降世之后的第二年就有了修行的功法?這是因為那并非人祖們自己修出來的,而是貪天之功。這個天,就是我之前提到過的‘天人感應’的那個天。說得再通俗些,就是神。”
“六宗五派供奉的那些道統神位,如今看,人們以為是蒙昧時代的一種蒙昧信仰流傳至今。到今天,覺得修士們已經快要搞清楚神通術法之后自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