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失水死亡。
這片皮膚又會變成蒼白色,而且感覺又麻又痛,摸上去冰涼。
如果連深層的肌肉甚至骨骼都被凍傷,那皮膚就會逐漸變黑、變干,到這個程度基本上就是很難恢復了。
看著這些被凍傷的士兵,熊晨飛心情很沉重。
不過作為一個穿越而來的現代人,他也想好了應對措施。
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家鄉重慶的特色菜“火鍋”
◆◆◆◆◆◆
火鍋是中國獨具特色傳統飲食之一,起源于民間,歷史悠久。
今日火鍋的容器、制法、調味等,雖然已經經過了上千年,也經過了無數演變。
但有一個共同點沒有變,那就是用火燒鍋,以油、湯等為媒介,投入各種食材。
火鍋最早的叫法叫“古董羹”,古董羹跟古董并沒有半毛錢的關系,而是食物投入湯中時發出的“咕咚聲”的諧音,這就是最早的火鍋。
于是,熊晨飛在營帳內立下了數十口大鍋,就把辣椒、羊肉、羊雜還有馬肉、蘿卜、白菜、馬兜鈴這些食物投進去。
漸漸地香氣四溢,士兵們第一次吃到這些熱騰騰的火鍋,雖然有點辣,但很快身上和手腳就暖和了…
◆◆◆◆◆◆
熊晨飛的第二種辦法就是通過自己的知識再加上左瀟的醫術后一起研究出了十多道治療凍傷的方子
第一種就是把生姜、鮮茄根50克,水煎濃汁后待不燙時洗擦患處,每日1次。
第二種就是將橘子皮煎水后洗擦凍瘡部位,對治療輕度凍瘡效果也很好。
第三種是取狗油或者蛇油涂抹,對普通和重度凍瘡效果很好。
第四種是將將辣椒放入白酒中密封浸泡一星期后,涂凍瘡患處能消炎、鎮痛、去癢。
第五種是選取桂枝6克、白芍12克、當歸10克、生姜3片、紅棗10克、灸甘草5克、分2次煎服,每日1帖。
第六種是將辣椒加水煮沸成辣椒湯,待水不燙時泡洗易患凍瘡處,每日1次,連用五天。
第七種是取辣椒和麥苗按12的比例切碎混合,加水適量煮沸3分鐘,去渣,趁熱用棉花蘸藥水洗患處,每日一次。
如腳凍瘡,可泡腳10分鐘,此法用于凍瘡未破者。
第八種是用新鮮的生姜片涂搽常發凍瘡的皮膚,連搽數天,可防止凍瘡再生。
若凍瘡已生,可用鮮姜汁加熱熬成糊狀,待涼后涂凍瘡患處,每日兩次,連涂三天,就會見效。
第九種是將山楂1枚置于火爐上燒熟變軟,稍冷后搓成泥狀涂患處。
同時將患肢置于火爐上方烘烤,邊涂邊輕揉患處皮膚,直到楂泥變干,洗去楂泥即可。
第十種是桂枝50克,紅花、附子、荊芥、紫蘇各20克,加水3000毫升,煎沸。
稍冷卻后即將患部浸于藥液中,每日浸泡3次,每次20~30分鐘。
并用藥渣揉搓患部,每劑可連用3天。一般用藥10天以內,紅腫、癢痛消失。此法簡單、實用,且不容易復發。
第十一種是將蘿卜切片,用炭火等熱源烘軟,貼在凍瘡患處,繼續烘烤,距離與熱度感覺舒適為度。
過不了幾分鐘凍瘡處有發癢的感覺直至腫消失。
第十二種是將大蒜剝皮搗爛如泥,放在烈日下曝曬至溫熱,每天在生過凍瘡的部位涂抹45次,連涂45天,可不再有凍瘡。
第十三種是用新鮮的生姜片涂搽常發凍瘡的皮膚,連搽數天,可防止凍瘡再生。
若凍瘡已生,可用鮮姜汁加熱熬成糊狀,待涼后涂凍瘡患處,每日兩次,連涂三天,就會見效。
最后,熊晨飛將這些方子交給隨軍醫官按照士兵凍傷的輕重程度分別處理,士兵凍傷的情況果然好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