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派人挑選少女入宮,凡是良家少女“年十三以上,二十以下”,如果姿色端麗的就可以入宮選妃子,像太后何蓮當年就是這樣選入宮里的。
東漢每年的戶口調查規模也是非常之大,從縣到鄉,上至80歲老人,下到6歲以下孩童,都要一一進行調查。東漢戶口調查的內容也很細,連身高、相貌都要調查。
因為東漢重視人口管理,所以人口數量比之前增長不少,桓帝永壽三年有口56486856,是史籍記載的東漢最高人口記錄。
雖然經過了幾年的黃巾暴亂、諸侯之間的戰爭和大規模的瘟疫,但人口基數在那里,同時還有很多世家大族隱瞞人口,熊晨飛現在粗略估算,大概整個大漢的總人口還是在四千萬左右。
人口普查完畢后,有一個新問題產生了。
◆◆◆◆◆◆
熊晨飛就發現憑空多出了許多沒有田地亟待龍之團給他們分配田地的人口。
熊晨飛讓人仔細盤問,方才得知,這都是世家大族為了減輕自己負擔,放出來的一些奴仆和佃農。
幾個月前,熊晨飛掃平了盱眙的趙家和江乘的高家世家叛軍后,挾此大勝,理直氣壯地把剩下那些世家大族非法占據未曾造冊的田地全都收了上來。
這些世家大族蓄養了很多奴仆和甘愿賣身的佃農,收留隱匿的人口實在太多,而多余的田地被熊晨飛非常理直氣壯地拿走了,這樣一來,世家大族們就發現,之前那些不甘心賣身屈服他們的佃戶從龍之團那里分得的田地,比自家的人均田畝還要多些,甚至還要好些…
在熊晨飛執政之前,世家大族都逃避田賦、商稅,但因為熊晨飛的鐵腕鎮壓,殘余的世家大族雖然是叛亂世家大族的十余倍,卻都被幾十萬龍之團的鐵血給懾服了。
他們不敢再重蹈覆轍,乖乖地答應繳納一畝二斗的田賦,這跟自耕農繳納的田賦是一樣的這一畝兩斗的田賦便加在那些佃農頭上,本來一畝地收成大概能有四十斗,多交兩斗也沒有什么所謂。
但現在可以交給佃農耕種的田畝短缺了,耕種得少了,世家地主又要多的分成,搞得那些佃農都在拿自己的處境跟外面自由得只用繳納一畝地兩斗糧食的自耕農相比,心里非常不平衡現在這世道變了,
徭役又跟賦稅有些牽連,因為熊晨飛一心想要輕徭薄賦,與民休息。
熊晨飛卻忘了輕徭薄賦應該適用于天下平定之后的恢復發展期,而不是現在的戰亂時期,戰亂時期就要瘋狂地積蓄起戰爭資源,先把天下迅速平定了,再去考慮休養生息的問題。
幸虧熊晨飛有好幾個有戰略眼光的謀士,賈詡、徐庶跟熊晨飛提起這個問題,說輕徭薄賦的政策并不適用于現在這個亂世他們都建議熊晨飛,不能一下子減免所有的人頭稅,要逐步地減免。
◆◆◆◆◆◆
賈詡說得最為坦白道“大帥,您一下子減免這么多,再大恩情一下子落在下面的民眾頭上,他們也只是感恩您一次,您若隔上幾年減免一點,隔上幾年減免一點,到平定天下之時完成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目的,那樣豈不更好。民眾對您的感恩是持續不斷的,那樣的民心才穩固。”
熊晨飛深表同意,他了解人性。就是掏心掏肺為某個人犧牲掉自己全部,他也只能感恩你一次,甚至過后就忘。
若是細水長流一點點地對他好,而且保持著若是你不聽話我就不對你好的態勢,對方才會懂得感恩,才會時時感恩。
但問題是熊晨飛已經宣布免去一切算賦人頭稅了,現在的九江郡廣陵郡民眾都心知肚明,如果朝令夕改,必定損傷他好不容易才積累起來的威望和民心。
熊晨飛稍微想了一下,便想出一個很巧妙的方法,那就是攤丁入畝。把之前的一切徭役、兵役、其他雜稅都折算到田賦里面,折合成一畝二斗,此后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