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龍之團士卒的嚴密巡查防守下,這些危害大幅減少。
每個郡縣鄉亭都有當地駐軍協助執行人口統計任務,讓每戶的家庭成員都要當地官府衙門,由當地官吏當面驗視。
檢視完畢發放戶籍憑證,憑證是一張硬殼紙,上面有個大概的畫像。
畫像下面的信息有郡、縣、鄉、亭、里等所在地名、姓名、性別、年齡、身高、膚色,上面蓋著當地縣尉的大印。
雖然熊晨飛已經想法設法鼓動民眾主動申報戶口,但不可避免會有一些人把官府的意思曲解拒不到官府申報,甚至還有一些有過劣跡的不敢露面的。
熊晨飛便下令發動檢舉。
于是,建安七年春節前,完成九江郡、廣陵郡及淮陰等三個縣人口調查,到時候還沒有入戶者又非新移民,不僅本人罰做官奴,所在亭長、里長皆要罰做苦役。
三個月過去后,整個九江郡、廣陵郡和淮陰等三個縣人口統計出來,總計有二百百七十七萬六千四百五十二人。
其中,男子一百一十三萬四千一百二十二人,女子有一百六十四萬二千二百三十人,女子比男子多出近五十一萬人。
◆◆◆◆◆◆
熊晨飛對這個結果并不驚訝,他早就想得到,世家隱匿的人口會遠超過大家的估計,按照原先估計的世家隱匿人口而估算出來的九江郡廣陵郡人口不過是二百萬,現在看來,那個估計還是太保守了。
可能還有某些世家有一些隱匿人口尚未報上來,最近幾個月陸續從其他州郡投奔過來的流民。
算起來,現在的九江郡、廣陵郡這些龍之團領土大概有三百萬人口,算是大漢鼎盛時期總人口的百分之六。
要知道,熊晨飛剛穿越到這個時空,恰逢漢獻帝建安元年,曹操將獻帝劉協遷往許都。
而熊晨飛收了壽春后從袁術手中接收了一些大漢的戶籍典籍。
熊晨飛本來認為按照古代的條件,很難做什么人口普查,但看了從壽春皇宮抄掠出來的典籍后,他發現不能低估古代人的智慧。
這個國度最遲在周代就已經普遍開展了人口核查,且形成定制。
《周禮》、《地官》、《小司徒》記載道“小司徒之職,掌建邦之教。,以稽國中及四郊都鄙之夫家,乃頒比法于六鄉之大夫,使其各登其鄉之眾寡”。
可見,當時設置的“小司徒”和“鄉大夫”等官職的職責中就包括了人口核查事務—登記民之“眾寡”。
熊晨飛大規模地進行人口統計,并未引起強烈的反彈,就是因為在漢代,人口核查制度已經得到鞏固和發展,戶口典章制度已經日臻完善,每年農歷八月,各郡、縣都要核對戶籍,進行人口統計。
◆◆◆◆◆◆
熊晨飛重視人口,是因為人是構成社會生產力的最重要因素,“富國”、“強兵”都離不開人力資源,所以必須掌握本國的人口狀況。
以前的劉漢朝廷之所以年年搞人口核查,跟當時賦稅與徭役制度是分不開。
熊晨飛當政之前,直接以納稅人為課征對象的“人頭稅”曾經是劉漢朝廷財政收入的一大來源,此外,百姓還須無償承擔各種徭役,在這種賦役制度下,人口核查就成為政府財政、稅收管理的一項基礎性工作。
《漢書蕭何傳》記載,在反秦戰爭時,劉邦的軍隊進入秦都咸陽,蕭何就先把秦朝丞相御史收藏的圖書收繳上來了,所以劉邦知道此時的人口已由原3000萬降到1300萬左右。
西漢末年,戰亂和天災使人口從6000萬降至2100萬。這2100萬的數字是經過東漢對戶口調查得來的。
東漢對戶口調查,有一套嚴格的制度。東漢時的戶口調查稱為“案比”,即案驗、比較,常常在每年8月舉行,同時,宮廷還會派人來“算人”,就是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