則專于具體技巧,兩者可說是相輔相成。
蘇秦。
蘇秦字季子。戰國時東周洛陽(今河南洛陽市)人。學縱橫之術游說各國,初至秦說惠王,不用。乃東至趙、燕、韓、魏、齊、楚,游說六國合縱御秦。
他相六國,歸居于趙,被趙封為武安君。其后秦使人誑齊、魏伐趙,六國不能合作,合縱瓦解。他入燕轉入齊,為齊客卿。與齊大夫爭寵,被人殺死。
一說他自燕入齊從事反間活動,使燕得以破齊,后反間活動暴露,被齊車裂而死。
縱橫家有《蘇子》三十一篇,今佚。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戰國縱橫家書》保存有蘇秦的書信和游說辭十六章,與《史記?蘇秦列傳》有所不同。
張儀。
張儀是魏國(今河南開封市)人,戰國時著名的縱橫家。于魏惠王時入秦,秦惠文君以為客卿。公元前328年,秦使張儀、公子華伐魏,魏割上郡于秦。當年,張儀為秦相?;菸木谑辏ü?25年)年稱王,并改次年為更元元年。更元二年,張儀與齊、楚、魏之執政大臣在嚙桑相會,隨即免相。
次年,張儀相于魏,更元八年,又相于秦。十二年,張儀相于楚,后又歸秦?;菸耐踝浜?,武王即位,與張儀有隙,他離秦去魏,據《竹書紀年》記載,就在這一年五月卒于魏?!稘h書?藝文志》縱橫家類有《張子》十篇,匯集了張儀的作品或和他有關的材料,今已。
雜家。
因為黃老道家對諸子百家兼收并蓄,所以呈現出了一種雜的特點,所以在歷史上經常被人當成雜家,但事實上,黃老道家對諸子百家思想,無一不是以道家思想為主干的。雜家是戰國末期的綜合學派。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無不貫綜”《漢書.藝文志》及顏師古注而得名。
秦相呂不韋聚集門客編著的《呂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雜家著作集。嚴格說來,“雜家”并不是一門有意識、有傳承的學派,所以他也并不自命為“雜家”的流派。自從《漢書.藝文志》第一次把“呂氏春秋”歸入“雜家”之后,這個學派才正式被定名。
春秋戰國時代,百家爭鳴,各家都有自己的對策與治國主張。為了打敗其他流派,各學派或多或少的吸收其他流派的學說,或以攻詰對方,或以補自己學說的缺陷。然而,任何一個流派也都有其特色與長處,而“雜家”便是充分的利用這個特點,博采眾議,成為一套在思想上兼容并蓄,卻又切實可行的治國方針。
代表人物
呂不韋。
呂不韋,衛國濮陽(今河南省濮陽市)人,戰國后期著名政治家,擔任秦相國十三年,為秦最后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呂不韋長期賣貴,積累大量家產。但他不滿足于大商人的地位,一直在尋找機會,投身政界。
有一年,他到趙國都城邯鄲去作生意,結識了秦國公子異人。當時異人為人質于趙,處境也不太好,呂不韋則以為“奇貨可居”,先是以金錢和美女予之,博得異人的歡心。接著,游說華陽夫人之姊,以賄賂買通秦孝文王之后華陽夫人,立以為太子。
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死后,公子異人得以回國即位,是謂秦莊襄王,封呂不韋為國相,號曰文信侯,食藍田十二縣。秦莊襄王死,秦王趙政即位,呂不韋被尊為“仲父”,代秦王攝政。
趙政親政后,呂不韋被免職。先居河南,后徙蜀郡。秦王政十二年在往蜀郡的途中自殺。著名的《呂氏春秋》就是他組織門客編寫的。
農家。
農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因注重農業生產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農業生產的官吏。他們認為農業是衣食之本,應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睹献樱墓稀酚浻性S行其人,“為神農之言”,提出賢者應“與民并耕而食,饔饗而治”,表現了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