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三天時間里,華楓獨自待在檔案室對類地行星的資料進行匯總。
在已發現的170多顆行星中,只有5顆行星體積小于新發現的這顆行星。天文學家們在觀測此行星時使用了hars系統和智利北部天文觀測臺的天文望遠鏡。
歐洲天文學家們還解釋稱,本次發現的這顆行星在距離g1 581紅矮星六百萬公里的區域內運轉,其表面溫度約為150c。作為比較,太陽系內距太陽最近的行星水星與太陽的距離為五千八百萬公里,它圍繞太陽旋轉一周需要88天。
2015年1月天文學家6日發表聲明稱,理論上講,他們又確定了3至4顆和地球大小幾乎相同,并且處于“適居帶”(ldilocksnne)的行星,這也就意味著上面有可能有液態水存在。
這些行星可能既不是氣態巨行星也沒有被冰雪覆蓋,而是和地球一樣的巖石行星。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最新得到的結果顯示,這些星球從它們的恒星所獲得的熱量與我們從太陽獲取的熱量差不多。
但這并不代表它們可以成為另一個地球。它們的大小和溫度或許與地球近似,但是這離一個舒適的環境還差得很遠。
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的天文學家吉列爾莫·托里斯介紹,以其中離地球最近的兩顆為例,假設它們擁有類似于地球的大氣層,那么一顆行星的溫度要達到約60攝氏度,而另一顆則要保持在18攝氏度。托里斯稱,生命可能會通過進化適應這些溫度。但是它們分別在500光年和1100光年之外,而一光年就是94605億千米,這個距離對于地球來說太遙不可及了。
不過搜尋外星文明研究所(seti)的天文學家道格拉斯·考德威爾認為,這一發現的關鍵在于,天文學家離發現地球的孿生星球更近了一步。托里斯也表示“這些行星確實存在。我們之前并不知道。我們最終要尋找的是生命跡象。我們還沒到那一步,那將花費很多年的時間,但現在已經邁出了第一步。”
托里斯的團隊證實,迄今為止,總共發現了8至9顆與地球大小近似并處于可居住溫度帶中的行星。但這只是對一小部分銀河系的近距離搜索的發現,所以托里斯相信,在整個宇宙中還存在著更多的類地行星等待我們去一一發現。
2016年8月15日,據外媒報道,天文學在出重大發現!科學家或將在8月底公布在銀河系里發現一個“與地球相近似”的行星。據稱,這個行星存在孕育生命的可能性,而這個“地球”要比上次發現的“地球近親”要近得多。
據介紹,這顆新星球的表面“可能有液態水,而液態水是孕育生命的重要條件”。美國宇航局nasa曾多次公布發現新星球的消息。不過,有些新發現的星球大多太熱或太冷,表面無法存有液態水,有些則與木星及海王星同屬氣態行星,與由巖石構成的地球或火星不同。
北京時間2017年2月23日凌晨2點,美國宇航局在總部召開發布會,宣布在一顆近距離小質量恒星的周圍發現多達7顆大小與地球接近的系外行星,并且這幾顆行星相互之間的距離很近,基本都位于這顆恒星周圍的宜居帶范圍內,因此理論上都有可能存在大氣和海洋,從而讓人對其是否可能存在生命的可能性充滿遐想。
這項發現表明,類似俄羅斯套碗一般擠在一起的小型巖石行星系統可能是相當普遍存在的,或許這將成為在銀河系中搜尋外星生命的最佳目的地。
索器(tf)項目科學家查爾斯·貝克曼2004年4月28日稱,美國航空航天局預計在2014年發射一臺小型日晷儀,用遮擋恒星光亮的方法來突出行星。到2019年,美國將和歐洲空間局合作,發射自由飛行的干涉儀。
這將是一對嚴格遵守相距一個足球場距離的兩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