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體望遠鏡,利用零信號干涉測量法,將兩個天體望遠鏡的信號進行綜合,信號峰值與信號波谷相疊加,把明亮的恒星從圖像上去除,而圍繞恒星旋轉的行星所反射的光可以不同的路徑通望遠鏡的光學系統,在圖象上留下痕跡。
就觀測,太陽系附近3顆恒星,繪架座n 尋找類地行星的太空望遠鏡 尋找類地行星的太空望遠鏡 [2] na)都有可能擁有類地行星的另一個太陽系。
自由飛行的干涉儀、即將發射的斯皮澤太空望遠鏡和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以及開普勒計劃中的行星探測太空望遠鏡,將可以對上千顆遙遠的恒星進行掃描,并在臨近太陽系的幾個恒星周圍發現僅比地球大幾倍的行星。不過這還不夠。
所有這些儀器,都是為類地行星搜索器(tf)所做的準備,計劃中于2014年發射的tfc和2018年發射的tfi兩個類地行星搜索器,兩者的結合將可以把哈勃望遠鏡所達到的分辨率提高100倍,通過紅外和可見光波長范圍內的聯合觀測,將具有發現類地行星并探測行星大氣中化學成分的能力。如果tf可以發現類地行星中的生命跡象,美國航空空航天局將在2020年以后申請更強勁的望遠鏡,以確認和拍攝行星的生命特征。
在那遙遠的地方,我們能找到什么?科羅拉多大學天體生物研究室首席科學家布魯斯·雅克斯基告訴《t望東方周刊》,要尋找一個可以支持類似地球生命類地行星,液態水或其他形式的液體是基本的條件,像碳、氫、氧、氮、硫、磷、鈣、鐵等物質,在任何有地質活動的行星上都很容易找到。另一個必要條件是化學不平衡,這種不平衡的存在,以及不斷恢復平衡的努力了新陳代謝必須的能量。
有的科學家稱,地球生物以碳為基礎,而以碳的同族元素硅為基礎的生命形式同樣有存在的可能。aquot鳳凰計劃aquot資深科學家塞斯·肖斯塔克認為,從硅的外層電子結構上看,確實具備了碳所特有的4個自由電子,但是硅的原子量大,硅氧共價鍵比較脆弱,無法像碳一樣聯合有機大分子,從而無法作為生命的基礎。
他說,生命是由組織、功能以及精確的復制所構成的,其核心是信息的傳遞,也不能排除它根據電子的行為,形成其他形式化學機制的可能。
那么外星人會不會像電影里的一樣,長著綠色的皮膚、靠光合作用生存呢,塞斯說,利用皮膚的光合作用,外星人對能量的利用率只達到8即使是天天暴曬在陽光下,也不能滿足自身能量的需要,一天所需要的能量需要3周的時間來儲備。因此,外星人不可能靠光合作用生存,還是通過食用綠色植物來獲得能量更為直接有效。
一個包括法國等12國科學家在內的國際研究小組,在26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志上報告說,他們利用一種名為引力微透鏡的技術,探測到一顆新的類地行星,它是人類在太陽系外迄今發現的質量最小的類地行星。
在行星或恒星移動到另一個遙遠恒星前方時,前方天體有時會像“透鏡”一樣將后方的遙遠天體放大,使其在觀測者看來更為明亮,這就是所謂的“引力透鏡”效應。科學家近利用這種現象開發出新的探測未知行星的技術——引力微透鏡技術。
尋找與地球類似的行星是探索外星生命的重要課題。之前,科學家利用傳統探測行星技術,已經發現了170多顆類地行星,但由于技術的限制,當時發現的類地行星往往較大,其中最小的行星質量也大約是地球的7倍。
由法國天體物理學研究所的科學家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利用引力微透鏡技術,發現了一顆更小的行星。這顆行星名為ogle2005390lb,距地球28萬光年,質量大約是地球的55倍。
科學家說,新發現的行星圍繞一顆褐矮星運行,兩者間的距離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