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試的考試也分三場。
首場二月初九,次場二月十二,第三場二月十五。
因為是半夜入場,住在城外進不了城門。所以在初八的時候,賈瑞、胡杏山、馬福山、陳文祥四人,就到賈瑞家住下。以便于及時趕到考場。
為了表示對賈瑞的支持,也為了顯示賈府的好客之道,老祖宗特意叮囑,給他們四人準備了行李和膳食,還叫鄭好時特意準備了車輛,送幾個人到貢院考試。
到達貢院的時候,這里已經人聲鼎沸,遠遠看上去,黑壓壓一片。
這場科舉,考生足有兩千多人。
按照往年的慣例,錄取比例大概在二十比一左右。
當然,錄取的名額由皇上臨時決定。
歷年以來的數(shù)量,每年都在二百人左右,最少的也有一百多人,最多的一年,甚至達到四百來人。
更鼓響起,子時到了,開始唱名入場。
照例是一番嚴格檢查,賈瑞進了考場。
胡杏山幾個人,在入場的時候就各自走散,各就各位。
進場之后就到了各自的號房,彼此也見不到。
這一次陳文祥沒有向賈瑞推銷他的作弊方法,臨考前幾天,陳文祥也一直在饅頭作坊里面,沒有單獨行動。賈瑞也不知道他是否做成了生意。
不過,陳文祥動不動就跟胡杏山在一起嘀嘀咕咕的,賈瑞估計,這一次胡杏山大概還會作弊。
他對胡杏山的印象不錯,此時也暗暗祝福,他別被人抓到。
馬福山是鄉(xiāng)試解元,學問很不錯,賈瑞估計,他中第的問題不大。
陳文祥即使不中,皇上也會賞給他一個翰林院編修的虛銜。
九十八歲了,當官兒的可能性不大。所以他沒有必要冒險作弊。
胡杏山學問一般,鄉(xiāng)試的時候就作弊。如果正常考試,中第的可能性無限接近于零。
即使作弊,他也未必能中,因為押中題目的可能性不大,即使夾帶了一些資料進來,也未必能用得上。
至于賈瑞自己,則在兩可之間。
他的基本功還不錯,就看運氣和臨場發(fā)揮。
二月的夜晚,天氣還很冷。號房里也沒有取暖措施。賈瑞盡管穿了不少,還是瑟瑟發(fā)抖。
點著了蠟燭之后,把兩塊木板并到一起,鋪上被褥,也不脫衣服,就開始睡覺。
天氣冷,加上一路上折騰,也沒有睡意,就只好苦苦挨著。
入場的時候,已經把試卷和草紙發(fā)了下來,但此時試題還沒有出來,也只能耐心等待。
也有考生心大,很快就睡著了。賈瑞隔壁號的一個家伙,呼嚕打得震天響,鬧的賈瑞煩躁不安。
過去推醒他,好了一陣,沒一會兒呼嚕就又響了起來。
唉,算了,都不容易。
賈瑞只好把被子蒙上。
迷迷糊糊到了卯時正,一陣鼓響,考試正式開始。
此時天還沒大亮,各個號房里面紛紛點起了蠟燭。
巡考官和兵丁在板子上舉著試題,在號房中間來回走動,考生們紛紛記下了試題,開始答卷。
這一場考試內容,主要是史論。
用歷史上的一些事實,進行論述,闡述自己的觀點。
一共五道題,每道題要求四百字以上。
第一道題是“周唐外重內輕,秦魏外輕內重各有得”論。
這里的“周”指的是武則天建立的大周朝,“唐”,自然就是唐朝。
“內”,指的是朝廷,“外”指的是地方。
“秦,魏”,指的就是戰(zhàn)國時代的秦國和魏國。
整個題目的意思,就是論述朝廷和地方的關系。加上“輕重”,就具體為藩鎮(zhèn)問題。
意思是唐朝藩鎮(zhèn)割據(jù),地方權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