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老爺子還給自己削蘋果,袁芳趕緊起身道“老學長,您不要太客氣,您可是我學生時代最崇拜的偶像,您那五百臺電腦可真是我們學院所有男生的及時雨啊。”
大炎各大高校都有一個規(guī)矩。
只要是同一個學校里出來的,不管哪一級,也不管雙方年齡懸殊多大。
見面之后,年紀小的一般都要稱呼年長者學長或者學姐。
封老爺子雖然比袁芳大八十多歲,但叫他一聲老學長,卻是沒有錯的。
顯然,聽到這個稱呼,封老爺子也很高興,道:“哎呀,我前些天還在念叨,過幾天得回學院里去住,身子骨不行了,說不定哪天就沒,要沒,也得在學院里沒,我才能閉上眼。”
老爺子固執(zhí)的推開袁芳,示意他坐下,繼續(xù)削著蘋果。
張琛雖然不理解眼前這位老爺爺為什么對袁芳這個小輩如此熱情。
但同是大炎正規(guī)高校畢業(yè)的魏正卻十分清楚。
大炎社會中,有五種社會關系最是親近。
第一種是師生關系,這第二種就是同窗關系。
同一所高校畢業(yè)的學生,如果進入某個行業(yè),成為了商業(yè)對手。
按照規(guī)矩雙方是不準互相競爭的。
只能合作,一旦競爭,則會被整個學校畢業(yè)的校友所不恥。
這種風俗和規(guī)矩有歷史原因。
當初圣賢太子提出建立高校制。
乃是開天辟地的一種舉動。
大炎帝國第一所高校——濟青國立高等學院。
當時從這所學院畢業(yè)的學生,成為了大炎帝國朝堂上的中流砥柱。
緊接著第二所高校建立后,從第二所高校畢業(yè)的學生步入朝堂之后,又形成了新的勢力。
慢慢的,隨著高校越來越多,時間越來越久。
潛移默化之下,這種高校之間的默契和團結就成為了大炎朝堂上的慣例。
雖然圣賢太子晚年的時候,這種風氣帶來了些不好的影響。
圣賢太子還專門整治過。
但隨著圣賢太子卸任帝國總務長后。
這種風氣又慢慢的復蘇。
雖然后續(xù)的總務長也遵循圣賢太子的遺志,繼續(xù)大力整頓這種風氣。
只可惜后續(xù)總務長沒有圣賢太子的威望,無法徹底杜絕。
這種風氣在一百多年前又再次復蘇,而且比之之前更加的強大。
時至今日,已經(jīng)成為了大炎帝國各行各業(yè)的規(guī)則。
當然,每年都有不少人公開抨擊這種以高校為主的拉幫結派的不良現(xiàn)象對大炎帝國會有很大的危害。
但因為這股勢力實在是太過強大。
影響到了大炎帝國的方方面面。
小到個人找工作,在某個行業(yè)里競爭需要高校勢力的幫忙。
大到朝堂上政見相爭,也需要高校勢力為后盾。
所以雖然叫嚷著廢除這種風氣的人很多,但卻沒有什么實質(zhì)性的進展。
當然,這種風氣也有好處。
那就是讓大炎帝國所有的高中生,甚至初中生,從小在長輩們的耳濡目染下。
樹立了想要在大炎帝國生存下來,必須上大學的意識。
當這種意識成為全民公識的時候,所展現(xiàn)出來的力量是無比強大的。
目前大炎帝國是整個藍星高等教育普及率最高的國家。
接受過正規(guī)大學教育的年輕人,在整體年輕人中占比已經(jīng)達到了百分之九十多。
一個國家二十多億人,更是百分之八十多的人都接受過高等教育。
其綜合國力,是其他國家無法想象的。
張琛不了解這些事情,所以會對封老爺子對袁芳如此熱情好奇。
但魏正卻習以為常。
如果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