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亮之后,德軍就迫不及待的對馬馬耶夫崗展開了進攻。
事實上,在天色還沒蒙蒙亮的時候德軍就已經開始炮火準備了。
埃德蒙德中校會這么著急,是因為他以為白天是屬于德國人的,他們應該充分利用白天的每一分每一秒。
“上一次我們幾乎占領了整個馬馬耶夫崗!”埃德蒙德中校說“就差一點,最后一道防線。這一次,只要我們抓緊時間,就能徹底占領它,只有這樣才不至于使我們的弱點一直暴露在敵人面前!”
埃德蒙德中校所說的弱點,指的就是馬馬耶夫崗的兩翼。
自從昨晚蘇軍的突襲之后,埃德蒙德中校意識到了兩翼防線的問題。
但有時候知道問題是一回事,能否解決問題又是另一回事。
比如馬馬耶夫崗兩翼的問題就是無法解決的。
確切的說,是如果敵人還在反斜面占據著馬馬耶夫崗一部份的話,德軍兩翼的弱點就始終是弱點。
原因很簡單,就像蘇軍正斜面始終暴露在德軍的炮火和直射火力之下的一樣,由于馬馬耶夫崗兩側“紅十月”新村及市區(qū)在蘇軍控制中,于是其兩翼甚至正斜面一到夜晚就會處于蘇軍的炮口下。
這有點像“風水輪流轉”,蘇德兩軍在馬馬耶夫崗上的優(yōu)劣勢卻是隨著白天、黑夜的變換輪流轉的。
這優(yōu)劣時間可以說是一半一半,確切的說是德軍更占優(yōu)勢……時間進入四月,白晝的時間延長到了13小時。
(注莫斯科附近白晝時間最長的是7月,長達17小時26分,也就是只有六個半小時是黑夜)
但這些時間對德軍來說要想拿下整個馬馬耶夫崗依舊十分困難。
讓埃德蒙德中校無奈的是,一旦他們無法奪取整個馬馬耶夫崗的控制權,那么昨晚的慘敗就會再次發(fā)生,也就是馬馬耶夫崗將一次又一次的重復過去發(fā)生的事……白天德軍占優(yōu)攻進反斜面,到了夜里就是蘇軍占優(yōu)再被他們奪回去。
于是埃德蒙德中校決定爭分奪秒。
他天亮就做好了一切進攻的準備,炮兵準備了三個基數的彈藥,后方增援上來一個坦克營和一個突擊炮營,又補充五個步兵連,甚至就連空軍都做好了起飛的準備。
然后一開打就是用炮火對正斜面一陣猛轟,接著步兵在坦克和突擊炮的掩護下一陣猛攻。
這一回,德軍對正斜面的進攻出乎意料之外的輕松。
擋在他們面前的障礙更多的是鐵絲網和地雷,除此之外就是山頂陣地的幾個狙擊手。
“這是個好現像!”埃德蒙德中校說“我們有更多的時間進攻反斜面,俄國人的末日到了!”
緊接著又是慘烈的山頂陣地爭奪戰(zhàn),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重復昨天的步驟……有時戰(zhàn)斗就是這么無趣,反復爭奪同一個陣地,盡管這個陣地可能只有幾百平方米,其每一寸土地都被炮彈深耕過,每一步都躺過一具尸體或者灑滿了熱血。
不過最終德軍還是在空中力量及煙霧彈的掩護中硬生生的將山頂陣地啃了下來。
德軍官兵包括埃德蒙德在內都以為接下來的戰(zhàn)斗就容易了。
德軍當然不會以為蘇軍還會留著那些坦克殘骸方便他們沖鋒,但他們一樣可以用坦克和突擊炮構筑起新的掩體。
但事實卻不像他們想的那樣。
蘇軍留著那些坦克殘骸,只不過那些坦克殘骸已經成了擋在面前的蘇軍防線的一部分。
那一刻德軍前線指揮員甚至被嚇壞了,他第一時間不是命令沖鋒而是打電話向埃德蒙德中校報告。
“中校,他們加固了防線!”
“有什么問題嗎?”埃德蒙德中校一陣疑惑,加固防線難道不是天經地義的事?敵人難道會